當全國統一“生態時間”,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今年的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
習近平同志在
浙江工作期間,于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今年6月,我國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
浙江與全國生態日淵源深厚。從20年前的安吉一縣到如今的全國統一“調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在美麗中國建設之路上展現出勃勃生機和長久生命力。
安吉首設“生態日”
時間回溯到2003年初的一天,在安吉縣人民醫院會議室舉行的“兩會”準備會上,民主黨派成員、縣政協委員們正熱烈討論即將到來的縣“兩會”提案。
“安吉應該設一個生態日!”民進安吉總支主委徐佰成說。
徐佰成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在場諸多民進會員的支持。之后,一份由徐佰成撰寫的名為《關于設立“生態家園日”,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的集體提案,在同年的縣“兩會”期間提交。
這一提案自有其現實背景。彼時的安吉正遭遇“成長的煩惱”。1997年,國務院針對太湖流域治理制定“零點行動”方案,即至1999年1月1日零點,太湖流域工業企業污水必須達標排放。而安吉作為太湖和黃浦江的主要源頭,水污染較為嚴重。
造紙廠、酒廠等企業排放大量污水,導致境內西苕溪水質惡化,無法用來灌溉農田,還給下游地區的幾百萬人民帶來危害。同時,安吉的農田里,隨處可見的廢棄農用薄膜帶來的白色污染,格外扎眼。老百姓和基層干部都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此前,面對嚴峻的環境
問題,安吉縣委組織全縣四十五萬人民對如何徹底改變環境面貌開展了大討論,首次提出全新的“生態立縣”發展思路,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徹底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借鑒國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當時經濟并不發達的安吉,從各方擠出8000多萬元,先后對全縣74家污染企業進行強制治理,關閉33家污染企業,拆除有30年造紙歷史、規模和稅利列全縣之首的老石坎造紙廠的制漿生產線。
在“生態立縣”建設中,安吉逐漸意識到,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不足,導致開發建設行為、生產生活現象與建設現代化生態縣的目標有不小差距。“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指引下,全縣迫切需要設計一個平臺和載體,來有效引導全社會學習生態知識、強化生態理念、推動生態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生態日”順勢而生。
2003年9月13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4周年紀念日之際,安吉縣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議,把每年的3月25日定為“生態日”,這是我國設立的首個“生態日”。
從十萬人清理白色垃圾到全民清掃活動,從一場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到全民積極參與,從呵護生態環境到文明生活習慣的養成……從2004年開始,安吉每年都會在生態日舉辦群眾參與性活動。
如今,綠水青山已成為安吉發展最響亮的名片。
綠色風潮從一縣席卷全省
幾年間,這股綠色風潮又從安吉蔓延至浙江全省。
2010年,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將每年6月30日作為浙江生態日,浙江成為全國首個設立“生態日”的省份。此外,武義、開化、湖州、麗水等地也分別設立了地方性的生態紀念日,其中湖州將每年8月15日設為“湖州生態文明日”。
當年,浙江省正處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階段,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生產生活發展粗放的模式卻仍未徹底轉變。2010年6月30日,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浙江省委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成為指導日后一個階段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獻。
20年來,浙江的綠色成就非常耀眼——
省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2.9%升至97.6%,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首個實現生活垃圾“零增長”、原生垃圾“零填埋”……浙江積極發揮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交出了一張靚麗的成績單。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動力所在、后勁所在。
2003年以來,從打造“綠色浙江”、啟動“千萬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設生態浙江、實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設美麗浙江、“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省”,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接續謀劃加強生態建設。
生態保護體系通過立法得以構建和鞏固。據統計,20年來,浙江生態文明領域立法40余件,
法規數量占到省人大常委會制訂地方性法規的近四分之一。目前,浙江已基本建成涵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性法規和水氣土廢等各要素污染防治單項法規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生態補償制度、排污權制度、河長制……一項項生態文明建設的浙江首創,更為全國性制度的出臺提供了實踐基礎。
無形的生態價值如何量化?自2019年確定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以來,麗水以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為切入點,率先破題綠水青山的可量
化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體系。
如何讓公共建筑碳效治理更“聰明”?依托住建、
電力、燃氣、發改、金融等部門信息,集成全市278座公共建筑的電力、燃氣、綠電等能源數據搭建指數體系,為公共建筑畫像、分級……繼2021年首創工業“碳效碼”后,湖州再次在全國率先發布建筑領域“碳效碼”。該成果將在全國生態日系列活動——2023綠色低碳創新大會上亮相。
“設立生態日12年來,生態文明理念在浙江已經深入人心,生態環境保護更加精準有效,生態經濟發展更加蓬勃向好,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闭憬r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沈滿洪說。
“浙江綠”正彰顯更強大生命力
“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地球衛士獎”頒獎時對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評價。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彰顯出強大生命力。
近年來,這抹“浙江綠”已然成為推動全國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需著眼于全球生態系統以及全人類的民生福祉,將全球生態議題與浙江實踐有效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把更多有浙江特色的生態文明實踐凝練推廣成為造福全球的經驗。
此前,從全國視野來看,除浙江之外,
貴州、
吉林以及西安、石家莊等省市都設立了生態日,還有16個省、1000多個縣開展了生態文明系列創建活動。但由于各地時間不統一,生態文明宣傳難以產生持續性和影響力。這些年,呼吁全國設立統一紀念日的聲音不絕于耳。
作為全國人大浙江代表團代表,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見證了設立全國生態日這一歷史性時刻。他說,余村的實踐經歷證明,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我們。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更堅定了余村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也希望將生態文明理念傳播得更遠更廣。
在沈滿洪看來,“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是水到渠成的。“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底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成為生態環境的堅實保障,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成為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由此產生了一個個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鄙驖M洪說。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全國統一的“生態時間”維度上,生態日被賦予了更廣域的意義和更深遠的期待。
正如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所說,生態日不只是在當天舉辦幾場活動,更是建設生態文明、挖掘生態潛力、激發生態活力、彰顯生態魅力的有效載體;通過生態日的統一“調頻”,生態文明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
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全國生態日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題,通過舉辦開幕式、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布會、經驗交流會、綠色低碳創新大會、考察調研、地方性特色活動等內容,實現跨領域、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交流共享。大會通過制定活動碳預算、對活動進行碳干預實現降碳
減排等,為零碳辦會起到示范作用。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美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正如業內人士所呼吁的那樣,隨著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我們更要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鍥而不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新的格局已經打開,新的變化仍在醞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