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鋰、碳加上添加劑,經混合、研磨、干燥、燒結、粉碎等流程,最終變成納米級粉末。可別小看了這些黑色粉末,它們作為鋰電池的正極材料,可為汽車提供無污染、高性能、安全穩定的綠色能源。
近日,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走進
陜西創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將相關生態環境法律、
法規送入企業的同時,探訪這家一年能為數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池原料的公司,如何做好各項環保工作。
不起眼的黑色粉末能提供清潔能源
8月3日上午,在陜西創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生產車間中,公司生產負責人李偉站在砂磨區內正在運行的生產設備前向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介紹,鐵、鋰、碳等原材料通過投料口進入設備后,要經過兩道研磨工序,最終變為納米級粉末。之所以要磨得這么細,為的是讓其在后面的工序中化學反應更充分。
這些粉末可不能直接作為鋰電池的正極原材料,還需要經過燒結、粉碎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后才能最終成為產成品。順著李偉手指的方向,執法人員看到,通過砂磨區工藝加工后,原材料會通過管道進入燒結區,粉末隨著傳送帶進入窯爐進行燒結。
燒結后的物料要進行特殊的氣流粉碎以及再次篩分后等復雜的后端處理工藝后,最終才能實現產成品。李偉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一包包裝好的磷酸鐵鋰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黑色粉末,將作為鋰電池的正極材料發往下游企業。
萬噸產能“助跑”新能源車
“我們公司今年年初投入生產,目前以最小產線產能計算,若以100度的汽車電池為需求單位,保守估計一年可‘助跑’超10萬輛新能源汽車。”李偉說,在生產過程中,公司也做好了各項環保工作。
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人李軍浩介紹,公司生產車間中主要涉及兩個產污環節。“燒結區內會產生少量一氧化碳以及粉塵。針對上述污染環節,我們都采用了專業的應對措施。”李軍浩說,燒結時產生的一氧化碳,通過二次焚燒的方式處理,焚燒時空氣中的氧氣與一氧化碳發生反應后形成二氧化碳,最終達標排放。
執法人員在生產車間的外墻上看到,布袋除塵系統正在運作中。李軍浩介紹,目前,公司生產車間內配置了4套脈沖式布袋除塵器,保障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不外泄。
8月3日,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將《環保送法入企法律法規匯編》等法律、法規文本送入這家企業,督促其落實相關環保
政策,依法生產。“我們到企業開展送法入企宣傳活動,幫扶企業學法,懂法,知法,用法,進行體檢式檢查,對環保法律、法規進行宣傳,確保企業污染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積極推進西安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隊員崔龍飛說。
對此,陜西創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總經理方崇營表示,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公司將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在守法經營的同時,為守護綠水青山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