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立足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
碳匯精測方法研究?!疤价E行者”科研團師生們走訪
四川省林草規劃部門以及川西4市(州)5縣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下原野、入林地,歷經2000多公里,以深度訪談、實地考察等方式,踐行科研育人使命,為川西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貢獻西財力量。
??如何結合與借鑒地面實測方法提升前期數據校準精度,優化遙感科學數據研究?帶著這樣的
問題,科研團師生到相關區縣實地研究,切磋技藝、摸底清況。
??在甘孜州色達縣,“碳跡行者”科研團師生與當地土地測繪工程師圍繞當地氣候環境轉變、植被用地測繪手段和荒山孤山復綠工作展開交流,詳細了解色達縣細微擴充的林地主要經驗;在甘孜州道孚縣,科研團師生詳細了解被用地變化趨勢與固碳真實水平,調研當地物種多樣性和增加植被固碳總量;在雅安市石棉縣,科研團師生與自然資源局相關專家圍繞國土三調數據與林地一張圖數據的技術規程展開討論,聽取碳匯數據精測方法優化建議。
??科研團在色達縣自然資源局調研
??科研團指導教師陳建東表示:“本次實踐調研有利于推動林草碳匯的精確測算,為今后相關
政策的制定提供更有效、更科學的建議?!?/div>
??實地觀測林地
??科研團隊員陳星雨表示,此次調研實踐將研究對象從書本帶到田間、從腦中帶到眼前,既是一場意義深刻的科學研究實踐,又是一堂“堅持不做盲人學問”的人生教育課程;科研團隊員王思逸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起來,讓自己對林草管理的復雜性有了更直觀和全面的認識,未來將自覺在實踐中拓展研究視野和科研能力;科研團隊員、博士研究生劉淼淼表示,未來將錨定能源經濟與環境政策方向,刻苦鉆研,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回報祖國。
??據悉,科研團將利用本次調研成果攻堅碳數據統計核算重點難點,結合多精度遙感衛星數據,測算中國縣域行政區和0.5°經緯網格的植被固碳水平與總量,形成《中國植被固碳白皮書》。據介紹,“碳跡行者”科研團所在的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能源經濟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成立以來,始終重點關注衛星遙感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植被固碳領域的運用,在基于已有數據開展中國“碳達峰”預測、全球77個國家的低碳經濟評估和分析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旗下期刊《科學數據》,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團隊獲得第24屆四川省“五四青年獎章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