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全國碳
市場價格再次攀升。其中,7月24日和7月25日,全國
碳市場收盤價均為64元/噸,創下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以來的歷史新高。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指出,7月全國碳市場價格呈現躍增態勢,具體為全國
碳排放配額(CEA)7月日均收盤價為60.61元/噸,相較上月大幅上漲4.90%,顯著高于今年其他月份;成交量方面,7月CEA同樣延續6月份的活躍態勢,日均成交量達到16.22萬噸,半數以上交易日的成交量逾10萬噸,特別是7月5日單日總成交量飆升至65.1萬噸。
在研究中心看來,7月全國碳市場表現出如下明顯特征:一是價格波動上升、相對上月大幅上漲;二是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但上下半月差距較大。
今年7月,全國碳市場剛剛迎來上線交易兩周年。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7月14日(兩周年節點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接近2.4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110.3億元。
“在過去的兩年里,全國碳市場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推動了
減排行動的實施,還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研究中心表示,“未來,隨著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的有序擴大,將逐步構建起以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為核心,自愿減排交易等為補充的多層級
碳交易市場。”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明此前向記者表示,全國碳市場應加快非履約性主體入市步伐,建議引入流動性提供商制度和雙向競價制度,建立碳市場調節機制,不斷增強碳市場的流動性,降低碳價非理性波動風險。
根據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8月復旦碳價指數,8月碳價指數預計仍將大幅上漲。其中,8月CEA的買入價格預期為57.82元/噸,賣出價格預期為61.54元/噸,中間價為59.68元/噸;買入價格指數為144.54,上升4.07%;賣出價格指數為138.85,上升6.25%;中間價格指數為141.55,上升5.19%。同時,2023年8月全國碳市場履約使用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的買入價格預期為55.29元/噸,賣出價格預期為58.10元/噸,中間價為56.70元/噸;買入價格指數為138.99,上漲1.52%;賣出價格指數為139.76,上漲3.75%;中間價格指數為139.39,上漲2.65%。
“全國碳市場履約使用的CCER價格有95%的概率落在55.29-58.10元/噸區間內,較上月明顯上行。”研究中心認為,從目前CCER價格與CCER價格比價來看,近期隨著CCER價格的下跌,CEA價格的上漲,兩者的比價關系逐漸趨于合理,“按照國際經驗來看,自愿減排量價格大致是配額價格的75%-80%左右。”
研究中心表示,未來隨著全國CCER市場的重啟,兩者的比價關系將進一步跟國際接軌。據悉,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此前透露,目前啟動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所需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搭建完成,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