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大學與浦口區簽約成立“南京南大—浦口開發區國際低碳環保研究院”。該研究院計劃在明年建立世界首條二氧化碳礦物封存全流程示范生產線,并將該技術運用于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南京燃煤電廠等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實現重點企業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目前二氧化碳封存方式主要有地質封存、海洋封存和礦物封存。相比有泄漏風險、需長期檢測的地質封存、海洋封存方式,礦物封存更穩定,同時礦物封存后形成碳酸鹽礦物還可以進行綜合回收利用。”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地球歷史上含鈣鎂硅酸鹽礦物通過風化形成碳酸鹽礦物一直是大自然自身調節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主要途徑。”研究院將主要從事二氧化碳礦物封存和貴金屬資源再生研究,以碳封存、碳核算、
碳交易、碳
政策研究咨詢為核心,引進土壤修復、貴金屬資源利用等其他低碳環保技術,創建集技術研發、孵化和產業鏈培育為一體的國際化產學研平臺。
據悉,江北環保產業園內在建的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使用后,日處理城市垃圾量可達2000噸。在處理垃圾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研究院將以示范生產線為基礎,對接重點企業,利用礦物資源將二氧化碳固化,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據規劃,到2017年,研究院將配合浦口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世界首條工業化碳礦物封存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