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2日是第十一個“全國低碳日”。生態環境部、
陜西省人民政府聯合在陜西西安舉辦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出席活動并致辭。
今年“全國低碳日”活動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凝聚全社會合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81個低碳試點城市進展評估報告,常州獲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優良城市,評分位列全國第六、全省第一!活動邀請了
江蘇常州和陜西安康兩個城市參加,夏思軍副市長現場分享了常州城市低碳實踐。
當前,常州正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沖刺GDP萬億之城,打造“新能源之都”。夏思軍表示,常州以產興城,智造強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點在產業,突破點在城鄉,最終參與者和受益者是人民。
新能源之都
發展更綠色的產業
2017年成為第三批全國低碳試點城市以來,常州積極構建“雙碳”
政策體系,通過“危污亂散低”綜合治理和“智改數轉”推動“蘇南模式”現代化升級,去年全市
碳排放強度降幅全省領先、工業規模總量突破兩萬億。重點布局培育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型碳材料等綠色產業,新能源產業鏈式發展已蔚然成勢,產業投資熱度全國第一。今年新能源產業規模有望突破6500億元、新能源整車產量突破70萬輛,光伏組件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97%)居全國之首,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搭載常州造電池。
生態中軸
打造更環保的城市
以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常州著力建設長三角生態中軸,積極打通“兩山”雙向轉換通道。沿長江1公里
化工生產企業全部“清零”,常州破解“化工圍江”入選中華環保聯合會2023年減污降碳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全市實現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覆蓋,溧陽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天目湖鎮入選“中國生態文明獎”。2022年,常州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五、優Ⅱ水質改善幅度江蘇第一。
共度更低碳的生活
率先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常州積極打造一次性外賣餐盒等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和建筑垃圾、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常州模式”。發展綠色建筑、綠色
交通,創成全國唯一“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建成全國首座
碳中和加油站,在全國率先推出地鐵乘客“
碳減排”賬戶。推動新能源多場景示范應用,發放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全市新建住宅小區100%預留充電接入條件,新能源汽車見車率、充電見樁率、光伏電池見板率全國領先。依托“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宣傳活動,創建三江口公園等國家生態環境公眾宣傳教育基地,使
節能減排理念深入人心,讓低碳節約成為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