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2023年廣州市建筑領域
節能宣傳月啟動儀式暨綠色建筑現場觀摩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舉行。
活動邀請業內專家圍繞嶺南特色綠色節能技術推廣應用、建筑雙碳等主題進行研討,并現場參觀了華工國際校區E3圖書館和F3教學樓,觀摩學習了以遮陽、隔熱、通風、濱水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濕熱氣候適應性技術和傳統嶺南建筑手法。
今年的建筑領域節能宣傳月期間,廣州市建設系統相關部門和單位將圍繞“節能降碳,你我同行”主題,陸續開展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案例現場觀摩交流活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等主題培訓、開展“走進工地”等系列宣傳活動。
綠色建筑頂層設計加速完善
近年來,廣州市住建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提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不斷加快建造方式轉型,推動廣州市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綠色建筑頂層設計加速完善。廣州市在全省率先印發廣州市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發布《廣州市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計劃(2022-2024)》,完成廣州市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配套措施研究。
2022年,廣州市住建局會同市規自局、市發改委編制發布了《廣州市綠色建筑專項規劃(2021-2035)》,立足廣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全市綠色建筑建設要求,按區域、地塊的資源稟賦、建設強度等因素提出不同的等級目標,并落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平臺,落實到17項具體任務中,各級規自部門在新出讓土地《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注明地塊所屬的綠色建筑目標單元,實現綠色建筑建設要求在規劃審批環節有效傳導。
廣州市不斷完善
政策體系,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為依據,結合廣州實際,廣州修訂了《廣州市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地方政府規章,提出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推廣、綠色低碳城區創建、綠色建筑性能后評估、建設各方主體信用管理等新思路、新機制和新要求,預計年內出臺。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唐儀興介紹,未來,廣州將以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為目標,大力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包括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綠色農房建設,提升城鄉綠色宜居水平;扎實推進“鏈長制”和智能建造,搭建專業化產業園區,提升全市智能建造技術水平;加強綠色
建材推廣應用,進一步把綠色節能理念轉化為全民行動,將廣州建設成為綠色建筑發展標桿城市,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建設“綠美廣州”作出貢獻。
唐儀興表示,下一步,廣州市綠色建筑發展工作重點主要是推動綠色建筑發展與住房城鄉建設更好地融合。比如要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在城市發展新區、重點片區改造中,落實綠色生態低碳要求,創建更多的綠色低碳城區;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引導新建農房執行綠色節能技術標準,推進綠色農房建設;結合智能建造方式轉型,加大裝配式建筑推廣力度,提高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推動建造過程的綠色化,提升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的綠色水平等。
綠色生態城區建設領先全省
近年來,廣州市綠色建筑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新開工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二號航站樓、萬科峯境花園、白天鵝賓館更新改造等3個項目分別榮獲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一、二、三等獎。南沙明珠灣靈山島尖片區和中新廣州知識城等2個片區成為我省僅有的兩個榮獲國家綠色生態城區三星級評價的城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獲得華南首個三星級綠色生態城區運管標識。
以本次觀摩的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為例,綠色低碳的校園建設方案不僅考慮了現行最新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及相關規范的要求,還結合了目前國內綠色校園評價標準、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校園內,被動節能設計巧妙運用中庭、架空層、連廊、平臺和空中花園等空間設計手法,體現了嶺南建筑“通、透、融、匯”的空間品質。
該項目格外重視綠色建筑實際運行能耗。通過優化設計及保障技術措施落地,建設綠色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確保項目綠色低碳運行效果。此外,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關注建筑內部舒適度。以創造綠色低碳健康舒適環境為導向,綜合采用建筑圍護結構優化設計、自然通風采光、遮陽設計、高性能空調系統等措施和設備,優化建筑風光熱環境。
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究竟要關注哪些方面呢?市住建局相關業務部門對此作出了解答。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建筑要更加低碳,這也是也“雙碳”背景下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綠色建筑是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途徑之一;
二是建筑要更加健康,高質量的綠色建筑要關注室內空氣、水等影響身體健康的指標,關注噪聲、采光、通風等影響人體舒適性的指標,關注人文、健身、服務水平等給居住者更好心理體驗的指標;
三是建筑要更加長壽,通過采用高耐久、高強度的結構體系最大限度延長建筑的壽命,采用靈活可變的建筑形體和空間體系實現建筑功能的多樣化和使用的長效性。
去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比增7%
目前,廣州市綠色建筑發展工作正處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向高質量發展的攻堅階段。從2006年國家出臺第一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后,廣州經歷了試點探索、規模化推廣、量質齊升三年行動,再到目前高質量發展幾個階段。
幾組數據可以反映廣州綠色建筑發展現狀:今年上半年,全市新開工民用建筑面積1156.27萬平米,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其中一星級以上比例超過90%(二星級及以上超過60%),已經遠遠超過廣東省綠色建筑“十四五”規劃提出的2025年末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占比45%的目標。
建筑節能低碳水平穩步提升。全市新建建筑全面實施《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設計研發大樓等項目先后通過“近零能耗建筑”標識
認證。
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2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1091萬平方米,占新開工建筑面積的42%,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
在建筑領域節能宣傳月期間,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門戶網站還設置了建筑節能宣傳專欄,該局印發《廣州市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案例集(2023)—綠色建筑專題》《綠色建筑在你我身邊》《裝配式建筑在你我身邊》《廣州市農村建筑常用綠色技術》和綠色農房環保袋等一批宣傳品,持續推廣綠色建筑案例經驗、普及綠色節能技術,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節能低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