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自帶環保袋、垃圾分類入桶、小區照明轉用
節能燈、廢舊包裝手工制成裝飾品……在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街道城南社區,綠色低碳的理念已潛移默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城南社區緊緊圍繞“雙碳”目標,通過“硬件”設施建設和“軟件”氛圍營造,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綠色低碳的社區運行模式,既推廣了綠色生活方式,又降低了社區
碳排放。
綠色出行入腦入心,爭當低碳生活“傳播者”
城南社區組織黨員志愿者在各類活動中宣傳低碳知識、講解低碳生活小技巧、發放低碳宣傳資料、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宣傳等,讓低碳意識漸漸在小區居民的腦海中“生根發芽”。
居民周阿姨在社區宣傳引導下,成為了一名環保達人,“我外出會隨身攜帶水杯、購物袋,家里都換成了節能燈泡,空調溫度也控制在26度以上……”只要一提起生活中的環保小竅門,周阿姨就滔滔不絕。
環保設施智能便民,爭當低碳生活“踐行者”
家住平安花園小區的黃先生,出門前都會先將垃圾分類整理好,扔進垃圾回收箱相對應的窗口,完成一次掃碼積分后才去上班,“垃圾回收箱干凈衛生,回收了垃圾還能獲得積分、零錢,既人性化又方便。”
黃先生口中的“掃碼積分”是該垃圾回收箱的一項功能,業主只需拿出手機掃碼注冊,柜門便會自動打開,待放入塑料瓶、廢紙張等垃圾后,系統會自動稱重并根據投放的重量計入積分。居民獲得的積分可前往社區開設的環保超市兌換所需的生活用品,這樣既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又提升了垃圾分類工作效率。
近年來,城南社區在所管轄的4個小區中,新建電動車棚1處、改造翻新老舊車棚3處,進一步增大了車棚容量,方便居民使用,有效降低了飛線充電、電動車入戶等安全風險。
同時,社區積極倡導低碳出行,引導居民非必要不開私家車,最大限度減少尾氣排放。在社區的宣傳發動下,轄區平安花園老舊改造工程、城南新居中益信物業公司、新鑫佳苑機安物業公司均轉用節能照明燈,經物業負責人統計,每月至少能節約電費數百元。
創新發展變廢為寶,爭當低碳生活“創新者”
居民們家中經常會多出一些閑置廢舊物品,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在城南社區的創新引導下,探索廢物合理利用,讓它們繼續發揮“余熱”,已成為居民的一種行動自覺。
在社區工作者的引導下,居民們將家中不需要的廢舊材料帶到社區活動室,采用折、剪、涂、粘、畫等多種方式,通過手工DIY,將它們變成了美麗的花束等裝飾品。
“這個活動好啊,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變廢為寶做出這么好看的東西,我回去就教街坊們也學著做。”居民周女士說。
社區是人口活動及碳排放的重要場所,在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目標中,社區和家庭碳排放的降低成為關鍵因素。接下來,城南社區將持續創新宣傳引導方式,深入挖掘社區節能
減排潛力,提高轄區單位和居民的參與意識與支持度,推動綠色低碳理念轉化為全民自覺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環境治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