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25日),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發布了首批領取項目減排量備案函的通知,意味著首批ccer走完審批流程,只等上線交易。
根據通知,10個獲得備案的項目均為第三類Pre-
CDM項目,且僅包括水電和風電項目類型,分別為6個和4個。根據碳道統計的監測報告數據,此次CCER簽發量預計達到650萬噸。
碳道此前報道,10 月底,國家
碳交易注冊登記聯調培訓進行,系統將在年底前上線。目前僅剩一個多月時間,隨著CCER備案,預計系統將很快上線并實現CCER交易。12月初即將舉行利馬氣候大會,國內預計會加快上述工作,并且爭取出臺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此次簽發的項目均未在7個試點省市內,但將對其中幾個未對使用CCER設限的配額
市場造成沖擊。近期天津控排企業簽訂的CCER購買協議中交易價格僅為7元/噸,拉低了CCER價格預期。由于大量第三類項目將簽發低成本的CCER,將使得天津、上海、和
深圳等試點的配額承壓。不過有部分省市可能采取設限措施,近期已有早期CCER開發商在盡量出貨。另有不少控排企業由于當地的CCER使用
政策未明朗,還不急于預購CCER。
隨著CCER使用政策的明朗,以及2016年開始運行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預期,預計將有更多投資開發機構和項目業主參與到CCER市場中來。如何避免CCER市場重蹈CDM市場的覆轍,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