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對大宗商品的影響均有哪些?
厄爾尼諾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又稱“圣嬰現象”,拉尼娜指的是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西班牙語“La Nia”,“小女孩,圣女”,“反厄爾尼諾現象”。二者都是自然現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會出現,厄爾尼諾出現的周期并不規則,平均每4年一次。厄爾尼諾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厄爾尼諾往往會導致全球均溫上升并且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全球變暖進程已然對全球氣候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人類必須做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極端天氣共處的準備。
世界各國在《巴黎協定》框架下推動建構一個合理有效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切實將“清零排放計劃”提上日程,是人類共同應對包括熱浪天氣在內的極端天氣事件的治本之策。IPCC2022年初發布的報告指出,在下一個20年,全球平均溫度預計會比19世紀末上升1.5℃以上。但只要進行快速的溫室氣體
減排,并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則極有可能令全球升溫低于2℃,并可能在本世紀末降低到1.5℃以下。
5月赤道太平洋海面溫度上升超過均值,弱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出現時間比預想提前一到兩個月,且發展較快,其強度預計會逐漸加強至2023-2024年北半球冬季,預計今年冬季發展為中等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為84%,發展為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為56%。預計會導致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亞部分地區季風增強,從而導致降雨量增加,也會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形成相反效應,造成嚴重干旱。如果出現強厄爾尼諾,2024年將很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糧食產量也會產生波動,玉米、大豆、水稻、甘蔗、棉花等作物產量都將受氣象條件影響產生不同程度波動。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麥減產至少14%,南非糧食產量減產25%,我國大麥產量下降7.3%。2009-2010年天氣炒作期間,白糖上漲了1700元/噸,咖啡價格上漲了一倍,印尼天然橡膠上漲了158%,馬來和大商所棕櫚油價格上漲均超過30%,鎳平均上漲了10.3%。97-98年厄爾尼諾期間,咖啡漲幅超過200%,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上漲了130%。
2. 眼下的厄爾尼諾對白糖有什么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西太平洋的降雨量減少,北半球甘蔗種植區或將出現干旱,波及印度、泰國、印尼和澳大利亞北部這些主要的甘蔗種植區,干旱會直接導致食糖主產區印度和泰國的產量降低,尤其印度受天氣影響產量波動較大,23/24榨季印度食糖產量預估在減產250萬噸到增加百余萬噸。泰國高溫干旱天氣或將導致23/24榨季食糖產量減少150-300萬噸。
同時,東太平洋將出現過多的降雨,巴西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產區,雨水過多會影響其正在進行的甘蔗壓榨生產。但降雨較多同時也會給明年甘蔗帶來更好的品質。
甘蔗生長階段需要大量的降雨,在北半球現在降雨時節不會對植物造成太大的壓力。而極端降水僅占厄爾尼諾現象的兩成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歸因于其他因素導致的,所以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并不穩定,所以如果是中等偏弱的厄爾尼諾現象則全球食糖產量波動不大,影響相對偏中性,而強厄爾尼諾事件將會對短期和中長期的產量都帶來較為明顯的減產危害。
3. 國際原糖供需情況如何?國內白糖供需情況如何?
厄爾尼諾發生概率預期偏高,且時間其他,在此背景下,預計巴西23/24榨季食糖產量將增加100到400萬噸至3800-4100萬噸。印度23/24榨季食糖產量預計為3100-3500萬噸,波動范圍在減產250萬噸到增加150萬噸區間內。泰國23/24榨季甘蔗種植面積穩中小降,食糖產量預計減產150-300萬噸至850-1000萬噸。
目前全球供需呈現個別錯配整體略偏緊的狀態,而完全緩解需要巴西迎來旺產季的高峰,年中前后將有實質性的緩解,而其他國家的新作物面積和產量預期也將逐漸明朗,夏秋季節厄爾尼諾的影響也將更加準確,對農作物減產的預期也將在秋天得到驗證,在此之前全球的統一的
問題都是講焦點集中在正在生產的巴西一方。其產量、出口和物流以及天氣將時刻左右國際糖價和我們的進口數量和價格。而天氣的影響程度就將直接決定23/24榨季供需平衡與否。即強厄爾尼諾帶來的將產將全球供需平衡拉向供需不足的缺口狀態,否則將有望維持供需平衡或者過剩的境地。
國內生產已經結束,減產已成定局,未來國內供應方面的變動將主要來自進口糖的多寡以及進口利潤的高低,這將直接決定下半年國內供需缺口能否有效彌補的問題。目前
市場價格依然處于高價后的冷靜階段,我國進口虧損幅度過大,進口窗口依然關閉,拋儲還未落地,剛剛結束生產期,供應庫存相對充裕,并不缺糖,拋儲時機并未到來。進一步促進了國產糖的去庫存節奏,未來仍需等待內外價差的修復。
4. 如何看原糖和國內白糖的后市?
絕對高位后多頭持倉越發謹慎,上方空間縮短,巴西的擁堵情況開始緩解,其甘蔗產量、食糖產量和出口都在增加且尚未達到高峰,厄爾尼諾預期仍在,中長期供應壓力隨著巴西的豐產將增加。外部供應矛盾的問題在巴西生產繼續推進下會繼續緩和,國際市場有繼續向下修正的需求和空間,鄭糖也有調整的必要,三四季度國內的缺口不僅要通國拋儲,也需要進口糖的有效補充,價格回歸到合理區間才有機會實現。國內的市場信心已經提升到新的臺階,供應節奏明確之后,進口糖和國內消費情況將成為市場主導,近強遠弱持續。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天氣風險維持在中等偏弱的事件中,否則極端天氣引發的減產和信心危機將導致價格短期波動較大。這也是多頭一方未來的支撐因素之一,天氣的中長期非風險仍在,短期天氣條件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