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國碳市場取得了哪些成績,接下來還將如何進一步完善?

2023-6-16 13:51 來源: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作者: 宋薇萍

      6月16日,距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兩周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至今已累計成交總量約2.36億噸,累計成交額約108億元。

  作為展現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全國碳市場取得了哪些成績,接下來還將如何進一步完善?安永硬科技行業中心審計主管合伙人湯哲輝近日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從行業角度為全國碳市場建言獻策。

  上海證券報: 您怎么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積極作用?

  湯哲輝: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并取得了積極成效。首批納入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共2162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11月24日,第330個交易日結束之時,全國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2億噸,累計成交額近百億元。

  我認為,全國碳交易市場積極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經濟激勵,鼓勵企業降低碳排放,提高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第二,推動經濟向低碳方向轉型,減少對高碳能源的依賴,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第三,促進技術創新,加速低碳技術的發展和推廣。

  上海證券報:您對于進一步活躍全國碳市場有何建議?

  湯哲輝:第一,建議擴大參與主體。增加參與碳交易的主體數量,包括更多的企業、行業和國家,以擴大碳交易的規模和流動性。將化工建材航空等更多高排放行業也陸續納入全國碳市場。

  第二,提升碳市場定價效率。合理控制碳排放權配額發放總量,科學分配初始碳排放權配額,通過提高定價效率的手段,增強碳市場流動性。

  第三,靈活的交易機制。引入靈活的碳交易機制,如期權、期貨和碳衍生品等,以滿足不同參與者的需求,增加交易的多樣性和流動性。

  第四,減少交易壁壘。降低碳交易的交易成本和手續費,簡化交易流程和規則,為參與者提供更便捷的交易環境,以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上海證券報:業界一直在呼吁,全球碳市場要逐步引入有償分配機制,完善配額分配方法。您對此怎么看?

  湯哲輝:我認為逐步引入有償分配機制是全球碳市場發展的一種合理路徑,它可以提高市場的效率和公平性。初期以免費分配為主,循序漸進引入有償分配機制。有償分配機制意味著碳配額的分配將涉及一定的經濟成本,參與者需要購買碳配額或支付相應的費用。這樣做可以激勵企業更加積極地采取減排措施,以避免額外的成本,并鼓勵技術創新和低碳投資。

  引入有償分配機制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需要制定合適的定價機制,以確定碳配額的價格。這需要充分考慮市場供需情況、經濟影響以及社會可承受能力等因素。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的監測和執行機制,以確保分配和交易過程的透明度和合規性。

  上海證券報:結合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的資源優勢,您認為該如何充分發揮碳市場資源配置優化作用,推動落實國家“雙碳”戰略?

  湯哲輝:目前,長三角已在部分綠色產業領域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如光伏產業,氫能、儲能等。建議以上海為龍頭,在長三角區域建設世界級低碳產業集群,發揮集群帶動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助力實現碳減排

  此外,建議政府部門適當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和政策措施,包括繼續壓降煤炭消費、推廣清潔能源使用、強化智能電網建設等。

  企業的“碳實力”和市民的“碳意識”是踐行“雙碳”愿景的責任主體和重要力量。建議鼓勵企業加大對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投入,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示范項目的支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對創新企業和創業者的支持力度。

  最后,建議加快碳金融創新步伐。借鑒國內外優秀碳市場經驗,推動碳衍生產品創新,如碳遠期交易、碳配額質押融資等,以上海碳市場為創新的試驗田,為碳市場注入活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