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關稅”將至,企業如何規避氣候風險?

2023-6-13 09:35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龐無忌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法案文本5月17日正式生效。根據這一法案,非歐盟生產商在歐盟銷售相關商品,須為二氧化碳排放付費,彌補原產國碳價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中碳價的差異。這一機制也被視為全球首個“碳關稅”。

CBAM將于2023年10月開始試運行,并于2026年正式開征。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在不久的未來,“碳”將成為定義和影響全球貿易的關鍵因素之一。

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為標志,全球氣候政策正在發生變化。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林偉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國際上,近期可持續發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

首先,以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正在制定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和歐盟理事會年初通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為代表的國際ESG信息披露準則的出臺與落地,為上市公司和規模以上企業的信息披露確定了更為統一和清晰的標準,也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具價值的投資參考。

第二,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草案為代表的國際碳關稅體系的建立,勢必增加高碳商品的國際流通成本及部分跨國貿易企業的競爭壓力。

第三,以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為代表的氣候和清潔能源領域項目鼓勵政策將加劇產業低碳競爭,并倒逼全球企業加速低碳轉型。

越來越多的氣候政策表明,“雙碳”時代正加速到來。林偉解釋說,已知的“碳關稅”影響主要來自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中國的短期影響范圍主要包括鋼鐵、鋁、化肥、水泥電力行業及向歐盟出口此類商品的企業等。其中鋼鐵和鋁行業受影響的貿易總額預估超250億元人民幣。如果碳邊境調節機制進一步覆蓋歐盟碳市場下所有行業,則中國出口歐盟的受影響貿易將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新增主要來自化工和塑料制品行業。

除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外,林偉說,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草案也將對碳密集產品出口造成相當的影響。但該法案尚未表決通過,影響范圍和程度尚不明確。

林偉日前在參加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時指出,面對不斷涌現并日漸強勁的相關氣候政策,中國應該主動迎接挑戰,化挑戰為機遇。他對記者表示,中國有豐富的清潔能源儲備、強大的政策執行力、世界領先的能源轉型投資規模及廣泛的市場消納潛力。這些因素將助力中國成為全球低碳轉型的引領者。

未來,中國的機遇可能來自系統性的產業創新,即發揮中國的體制優勢和市場機制作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最終通過優質的低碳、零碳企業、技術和產品以及創新技術人才參與國際博弈,提升國際影響力。

另一大機遇在于綠色金融。林偉認為,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可以借全球氣候政策推力,進一步推進中國金融業的改革和升級,構建零碳金融市場生態。

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擁抱機遇、規避氣候風險?林偉建議,一是建立自身運營碳排放盤查機制,盡快制定和落實減碳舉措,降低產品碳足跡;二是積極參與國內碳市場建設與交易活動,助力本土碳交易體系的完善以及和國際的接軌;三是針對性地優化經營戰略,例如布局海外產業鏈等,以減低跨國貿易中的碳關稅影響。

具體而言,他認為,中國企業須將ESG內涵與要素納入其企業治理與中長期戰略規劃中,相關績效指標需要與董事會及最高管理層業績考核及薪酬掛鉤,從而自上而下地完成從被動合規向主動價值創造的觀念轉變。同時,優化商業模式,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品牌、產品、服務競爭力,強化可持續盈利能力。此外,精進運營模式,自身降本增效的同時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和供應鏈綠色轉型,從而提升運營韌性,規避氣候風險。(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