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通過穩步推進藍碳創新試點與實踐、積極參與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探索開展
碳普惠機制建設等多種形式,多管齊下推進“雙碳”工作。這是記者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的。
“海南省定期開展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核算核查工作,已順利完成2013年至2021年碳核查工作,為積極參與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數據質量保障。目前正開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履約周期工作信息核對、配額核算等工作”,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
“雙碳”工作廣受關注。海南省通過科學構建“雙碳”“1+N”
政策體系,為推動實現碳達峰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穩步推進藍碳創新試點與實踐,開發《海南紅樹林造林/再造林
碳匯項目
方法學》及萬寧小海紅樹林生態修復碳匯項目,項目形成的碳
減排量用于消博會
碳中和,豐富生態資產價值轉化路徑。
在探索互聯網+
碳金融碳普惠機制建設過程中,海南省把碳普惠工作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機制,并印發《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依托“海易辦”平臺優勢,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大數據管理局建設碳普惠系統,完成步行、新能源汽車駕駛、“一網通辦”零跑動、亮碼辦事、零碳會議等低碳試點場景的信息化設計,打通碳普惠工作閉環。
海南以碳普惠創新試點助力零碳消博會,通過“綠色
電力消費+藍色碳匯抵消”的方式實現第三屆消博會碳中和,實施碳中和的各環節均在海南碳普惠系統進行全流程展示。
與此同時,開展海南生態軟件園、江東零碳新城等園區、景區、社會、校園不同類型低碳試點。扎實推進博鰲零碳示范區建設,完成第一批16個項目建設,印發《海南博鰲零碳示范區創建方案》,啟動全過程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