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高質量建設林草碳庫

2023-6-8 09:38 來源: 經濟日報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面臨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等困難和挑戰。當前,“雙碳”進展如何?林業如何為“雙碳”達標多作貢獻?在日前舉行的林草碳匯創新國際論壇上,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綜合效率偏低,是影響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再加上我國只預留了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碳中和,意味著必須采取更大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與會專家表示,以碳達峰、碳中和驅動我國實現技術創新和發展轉型,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必然要求,也是縮小和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發展水平差距的歷史機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雙碳”戰略的實施將為保護地球家園作出關鍵貢獻。

  “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的角度看,我們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都要保持戰略定力。”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雙碳”戰略的實施屬于主動作為,通過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轉型發展,可以實現高質量的碳達峰以及如期的碳中和。

  “2020年,我國林草碳匯探明儲量885.86億噸。2021年,全國林草年碳匯量超過12億噸,居世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說。據介紹,世界上有兩大二氧化碳吸收途徑,一是陸地森林,還有一個是海洋生物。海洋中大量藻類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在物質循環、能量代謝中轉換成貝殼、碳酸鹽類儲存起來。陸地上的森林可以長期固碳。科學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可平均吸收1.83噸的二氧化碳。

  森林儲碳功能很強,木材本身無論是纖維素還是木質素,都是二氧化碳積累而成。整個木材就是二氧化碳積累的產物。木材可以儲備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億年。今天開采的煤炭都是通過億萬年森林制備轉變而來的,是真正的碳匯。今天我國林業功能已經不僅僅是以木材生產為主,而是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大氣。

  據估算,到2060年,我國碳排放可能達到25億噸左右,生態系統能實現碳匯15億噸至18億噸,對實現國家碳中和能貢獻60%以上。未來,單純依靠節能減排難度很大。那么,誰來中和二氧化碳呢?只能是森林。尹偉倫表示,我國已經連續30年保持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森林固碳潛力很大。

  “未來能源,林草不可缺位。化石能源之前,煤、油氣之前,人類靠什么?就是靠著林草,人類依山而居,林草是棲息之地。而將來的能源可能是可再生能源,比如風、光、水、生物質、海洋能、地熱,還有核能。將來生物質材料可能逐步替代化工材料。因此,林草業是推動人類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杜祥琬說。

  “我國森林面積已經達到2.3億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24%,森林蓄積量達到194億立方米以上,草地面積達到2.65億公頃。”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說,自2022年7月16日我國啟動碳市場以來,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2.35億噸,累計成交額107.86億元。碳市場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激勵約束作用初步顯現,對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碳定價功能得到初步的發揮。

  “我國需要鋼鐵水泥,但是鋼鐵、水泥產量超過了世界總產量的50%,不應該再增長,鋼鐵、水泥行業可以比較早實現碳達峰。在這個基礎上,積極采取降碳、脫碳和碳移除技術,我們應該能夠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杜祥琬說,根據中國工程院計算,2060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可降到2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控制在20億噸。屆時,碳移除主要依靠森林碳匯,森林碳匯大概也可以有2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此就可以實現碳中和。

  杜祥琬認為,可堅持行業和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的原則,鼓勵應達峰的地區不再增長,鼓勵排放處于平臺期和可再生能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盡早達峰。林草業是沒有廢棄物的產業,林草所謂廢棄物都是生物質,一部分可以做肥料,另一部分可以作為生物質能源。

  據悉,生物質能源可以有多種形態的利用,生物液體燃料主要是非糧纖維素乙醇,把生物質以發酵提純或者生物化學合成的方式,制成乙醇或者油類等液體燃料。目前,我國燃料乙醇年產能為290萬噸,5噸秸稈可以生產1噸纖維素乙醇。生物質能源的優點是人工可以控制,沒有風電、光電那樣的波動。預計到2030年以后,我國生物液體燃料總使用量將達7000萬噸,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林草碳匯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圍繞林業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的重點領域和短板弱項,選擇碳匯提升與開發潛力大、支撐能力強的18個市縣和21家國有林場作為試點單位,啟動林業碳匯試點工作。鼓勵試點先試先行,探索路徑措施,推廣典型經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唐芳林說。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煤炭消費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2.6%,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風電、光伏總裝機量突破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680萬輛,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且還在保持高速的增長。2022年我國單位GDP排放比2005年降低50.8%,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態勢。

  李高表示,生態環境部將重點推進建立健全有利于林草發展的市場機制,目前正抓緊推動啟動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各項工作,出臺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和配套制度規范,繼續支持林業碳匯等項目的核定排放量進入全國碳交易市場參與交易、配合清繳抵消,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和碳定價功能。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