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林草
碳匯創新國際
論壇上傳來信息,目前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系統各項工作正抓緊啟動,爭取年內重啟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那么,CCER重啟,各方準備好了嗎?
CCER重啟信號多次釋放
事實上從2020年起,有關CCER重啟的信號就逐漸明朗。
2020年12月,《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試行)》提出,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CCER納入全國
碳交易市場明確。
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出臺《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暫行條例指出: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實施單位,可以申請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對其項目產生的溫室氣體削減排放量進行核證。
2021年10月發布《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明確,控排企業也可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按照相關程序完成購買,用以抵消
碳配額清繳,并明確5%的抵銷上限比例。對此,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紛紛開通CCER注冊登記、交易賬戶開立,CCER關注度隨之持續上升,CCER機制重啟也備受期待。
2022年10月,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對氣候變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正在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
在2023年2月底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數字
碳中和高峰論壇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要積極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盡快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持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不斷提高主動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有效維護國家發展權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CER重啟勢在必行
為何CCER如此受人關注?
CCER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據預測,2027年全球自愿
碳市場價值將從2021年的約20億美元增至171.1億美元,2022年—2027年間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2.91%。
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共納入發電企業2162家,一年多來,市場運行平穩有序,成為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碳市場促進企業溫室氣體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發揮了碳定價功能,實現了預期建設目標。
而CCER交易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補充形式,可以用來清繳履約,是推動碳市場深化發展、實現低成本減排的重要工具,也是助力國家和企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市場機制。目前,我國各試點碳市場允許CCER可抵消比例大多在3%—10%之間。
生態環境部編制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顯示,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至當年12月31日,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
在第一個履約周期,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累計使用CCER約3273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抵消機制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189個CCER項目的業主或相關經營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盡管在CCER重啟之前還需解決一些關鍵性
問題,但各方都已開始為重啟工作提前準備。今年2月,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2022年,全國統一的CCER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已開發完成。今年2月,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這些信息都向市場釋放出:CCER重啟,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