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排放“天花板”已形成 如何實現路徑何在?

2014-11-21 10:04 來源: 中國環境報

 ■受訪對象:
  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 杜丹德
  中創碳投分析師 陳志斌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陳波

  11月12日,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在此之前,我國還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15%左右。

  這一連串承諾顯示了中國碳減排的決心,也給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轉型帶來了壓力和動力。碳排放的“天花板”已經形成,能否形成倒逼壓力?這又能否刺激中國略顯冷清的碳交易市場?記者就此采訪了美國環保協會、中創碳投、中央財經大學等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
  為何是2030年?

  工業化向后期過渡,重工業部門2020年將達到產量峰值,人均碳排放峰值大約也在2030年

  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杜丹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多年努力,國際社會認識到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離不開中國的努力?!斑@是兩個大國做出的一個非常嚴肅的國際承諾。中美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發達國家。氣候和環境問題已經很嚴峻,各國理應對此做出各自的努力,中美率先發表此次聲明,意在激勵其他各國做出承諾。這將為明年在巴黎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注入活力,推進全球氣候談判的進程?!?/div>

  分析認為,中美各自做出的承諾有其現實和理論依據。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11月初發布的第六本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4:科學認知與政治爭鋒》(以下簡稱綠皮書)提出,中國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出現。中國此次作出如此承諾或與這一研究結果有關。

  根據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與CO2排放經驗,以及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等因素,工業部門是我國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部門。相關機構對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分析與預測表明,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總體上處于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階段,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業部門將于2020年前后實現產量峰值。在基準情景下,工業部門排放將緩慢增加,在2040年前后達到峰值;在低碳情景下,工業部門總排放將在2025年~2030年之間達到峰值。

  國家氣候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昌義認為,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低碳情景較為符合中國現實國情。

  此外,城鎮化也是影響我國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對城鎮化影響碳排放機理的探索和發達國家城鎮化發展經驗的分析表明,碳排放強度、人均碳排放以及碳排放總量三者隨城鎮化發展的倒U型曲線不僅各自存在,且峰值依次出現。

  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人均碳排放峰值大約出現在城鎮化率為70%左右的階段。綠皮書稱,201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3.7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預計城鎮化率到達70%大約還需要15年的時間,以此推斷中國的人均碳排放峰值可能出現在2030年左右。

  此前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的承諾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有專家指出,此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這意味著中國的二氧化碳減排要從強度減排向總量減排過渡。2030年后,中國對二氧化碳的減排是總量減排,而從現在起到2030年,既要強度減排,又要向總量減排過渡,減排的難度更大。

  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認為,面對這一形勢,未來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從人口、社會、經濟、空間結構、技術等多個維度,融入低碳理念,進行科學規劃,減少城鎮化發展對碳排放的影響,盡早實現我國碳排放峰值的到來。
123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