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天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各個國家和企業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深入的
政策和
市場改革,到2040年塑料污染可以減少80%。
這報告份題為《切斷根源:全世界如何終結塑料污染,創造循環經濟》,其發布正值在巴黎舉行的打擊塑料污染全球協議的第二輪談判前夕。報告簡要介紹了結束塑料污染和創造循環經濟所需變革的規模和性質,為政府決策和商業行動提供參考信息。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說:“我們生產、使用和處理塑料的方式正在污染生態系統,給人類健康帶來風險,破壞氣候穩定。如果能在塑料污染協議的談判仍在進行中就遵循這一路線圖,就能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取得重大勝利。”
三大市場改革
報告指出,時間至關重要:延遲五年實施可能會導致到2040年塑料污染增加8000萬公噸。首先,需要消除導致
問題和不必要的塑料,減少問題的規模。為此,報告呼吁進行三大市場改革:再利用、再循環和重新定位,并使產品多樣化:
再利用:提倡再利用方案,包括可重復使用的瓶子、散裝分配器、押金退還計劃、包裝回收計劃等,到2040年前可減少30%的塑料污染。
再循環:使再循環成為更穩定和有利可圖的事業,可將塑料污染減少20%。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執行設計準則以提高可回收性以及其他措施將使經濟上可回收塑料的份額從21%增加到50%。
重新定位和多樣化:用紙張或可堆肥材料等替代材料制成的產品更替塑料包裝紙、包裝袋和外賣包裝等,使塑料污染額外減少17%。
節省支出、改善生計
報告指出,一次性經濟和循環經濟中的最高成本都是運營成本。通過確保將塑料設計為可循環產品的
法規,生產者延伸責任計劃可以通過要求生產者為塑料產品的收集、回收和負責任的報廢處理提供資金,從而支付確保系統循環性的運營成本。
因此,雖然系統性變革投資成本很高,但仍然低于沒有進行系統性變革的支出,從每年1130億美元降至650億美元。其中必要的循環經濟基礎設施的大部分資金可以通過轉移新生產設施的計劃投資或對原生塑料生產征稅獲得。
總體而言,考慮到成本和再循環收入,向循環經濟轉變將節省1.27萬億美元。通過避免健康、氣候、空氣污染、海洋生態系統退化和訴訟相關成本等外部因素,還將進一步節省3.25萬億美元。這種轉變還可幫助到2040年凈增加7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大部分在低收入國家,顯著改善數百萬非正規環境中工人的生計。
國際商定政策至關重要
此外,報告強調,國際商定的政策可以幫助克服國家規劃和商業行動的局限性,維持繁榮的全球循環塑料經濟,釋放商業機會并創造就業機會。
例如,各國可以制定和實施可被禁止的塑料產品的標準、跨境知識基線、關于生產者延伸責任計劃和其他標準的必要最低操作標準規則,以及讓制造商對脫落微塑料的產品負責等。
報告還建議,國際政策可以納入全球財政框架,使回收材料能夠與原始材料公平競爭,為打擊塑料的解決方案創造規模經濟,并建立監測系統和融資機制。
至關重要的是,報告鼓勵政策制定者將監管工具和政策結合起來,應對塑料整個生命周期的行動,這對于實現經濟轉型相輔相成。例如,設立使產品在經濟上可回收的設計法規,同時對產品中的回收成分的比例設定目標要求,并對回收工廠提供財政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