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一般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
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而碳達峰指的是
碳排放進入平臺期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達峰與碳中和一起,簡稱“雙碳”。
碳足跡計算是針對企業所有可能產生溫室氣體的來源,進行排放源清查與數據收集,以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數據信息,是邁向實現
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報告核查則是由
第三方對盤查所得出的數據信息的擔保陳述提供正式的書面聲明。
第二步:減少碳排放
通過對企業排放源清查,詳細了解企業的碳排放源及量,相應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從而減少因企業生產運營等活動中所產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實現碳中和
通過購買自愿
碳減排額的方式實現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為基本原則,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實現通常由買方(排放者)、賣方(減排者)和交易機構(中介)三方來共同完成。
碳中和意義:
自我國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作為排放主體的工業生產企業,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直接責任主體,需要承擔絕大部分碳達峰、碳中和的指標任務。
企業不僅面臨激烈的
市場競爭,還要順應時代趨勢,為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做出貢獻。這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是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企業應盡早制定和實施碳中和戰略,有利于在“碳中和”明確成為長期國家戰略時下搶占市場有利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