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各國政府和企業提出實現
碳中和的目標,氫能源(H2)在歐盟和美國的脫碳計劃中占據重要位置。歐盟和美國都推出了積極的氫能源發展戰略,以增加氫氣的生產和相關技術的部署。但這些雄心勃勃的戰略可能面臨著由中國能源加速轉型帶來的阻力。
中國正在以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總和的速度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中國在太陽能和風能技術以及制造業方面的領導地位也是毋庸置疑。中國在氫氣生產和消費方面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在氫能源研發領域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如果西方要實現其氫能源計劃,可能需要制定積極的
政策,以保持與中國在氫能研發方面的競爭力,增加對銥和鎳等制氫關鍵材料的獲取,并支持氫能源項目的開發和完成。如果歐盟和美國想實現各自氫氣計劃中的雄偉規劃,那么在對抗中國在電解槽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氫氣組件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將至關重要。
歐盟和美國大力投資氫能
歐盟在其氫氣戰略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氫氣加速器概念,到2030年將生產1000萬噸氫氣,并再進口1000萬噸可再生氫氣。這一舉動被視為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和實現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其脫碳目標,美國啟動了一項70億美元的倡議,以啟動一項清潔氫氣倡議,并正在制定一項國家清潔氫氣戰略和路線圖,計劃到2030年將氫氣產量增加到1000萬噸。
美國還在《通脹削減法案》(IRA)中納入了補貼清潔氫氣生產的條款,在運營的前10年內,為氫工廠生產的每公斤氫氣提供高達3美元的生產稅收抵免。日本也致力于H2,并計劃到2050年將其H2產能提高到2000萬噸。
中國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幾種關鍵清潔能源產品的領先制造商。中國同時可能也在接近于氫能源生產技術的領先,特別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色氫氣。
中國氫能發展世界領先
首先,用于從水中生產氫氣的中國堿性電解槽的成本是美國和歐洲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
其次,中國在電解槽所需礦物的供應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中國提煉了全球68%的鎳。
第三,中國在氫能源研發的投入力度和人才流動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意味著可以降低綠色氫氣成本的新技術可能來自中國。最后,中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可能使其成為綠色H2的主要生產國。
目前,歐盟和美國的戰略重點是增加氫氣產量。但它們可能無法充分獲得關鍵機械和所依賴的關鍵材料的來源。歐洲和美國公司可能面臨無法獲得關鍵材料的風險,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最終成為了氫能源清潔生產技術的進口商。
中金公司日前也在報告中稱:在堿性電解槽的生產方面,中國制造與國外幾乎沒有技術差異。就成本而言,2022年中國堿性電解槽平均價格約為343美元/千瓦,而西方國家堿性電解槽價格將高達1200美元/千瓦。
為了實現H2計劃,歐盟和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中國。歐盟和美國將氫氣視為其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但依靠中國進行能源轉型要便宜得多。目前,能源轉型可能意味著從對中東和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轉向對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