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獲悉,中國學者開展的一項全國性病例交叉研究結果表明,溫度升高與自殺死亡風險增加相關。該成果為揭示環境高溫與自殺死亡的關系提供了有力的流行病學證據,豐富了氣候變化影響精神健康的范圍和內涵,對制定預防自殺的公共
政策有重要意義。
據悉,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資助下,依托最具全國代表性的死因大數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杰教授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團隊聯合開展了該項全國性病例交叉研究。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精神病學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上。
陳仁杰表示,自殺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
問題,絕大部分自殺和精神障礙有關。雖然高溫被認為可能是自殺的一個風險因素,但目前很少有研究預估了未來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自殺的疾病負擔,這對制定預防自殺的公共政策帶來了挑戰。
基于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該研究覆蓋中國所有區縣(港澳臺地區除外)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登記的全部自殺死亡的數據,平均年齡為57.6歲,其中58.6%為男性。研究發現,中國各地區環境溫度和自殺死亡之間均呈現幾乎線性的暴露反應關系,即溫度升高與自殺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無明顯閾值。
陳仁杰強調,氣候變化備受全球關注,氣候變化對人們精神與心理健康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同時,精神障礙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究氣候變暖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實施有效的氣候緩解和適應政策可以減輕氣候變化對自殺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