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4月3日文章,原題:中巴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巴基斯坦管理與技術大學災害管理中心主任艾哈邁德·古爾表示,盡管巴基斯坦的排放量不到全球的1%,但過去20年里,巴基斯坦是受氣候影響最嚴重的10個國家之一。
那么,巴基斯坦如何擺脫被動現狀,積極應對氣候挑戰呢?古爾提到:“今年面臨洪水的社區幾年前也面臨干旱,因此需要小型蓄水設施、大壩、水庫和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為這些社區打造氣候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社區一級提高認識。”
中巴兩國地形復雜、氣候多樣、人口密度大,在災害風險管理領域合作前景廣闊。古爾表示,先進的水文測量系統、降水雷達和防洪基礎設施是巴基斯坦需要技術支持和投資的一些領域。他說,通過在城市環境中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和綠色基礎設施,讓城市更具可持續性,這是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的地方。
在談到未來規劃時,古爾還特別提到了中巴經濟走廊發揮的作用。他說,“貧困是導致氣候脆弱性的最大因素之一。中巴經濟走廊為巴基斯坦帶來非常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必將有助于提高人民應對各種氣候災害的適應力和能力。第二,中巴經濟走廊打造的
交通基礎設施可以顯著提高巴國內交通網絡的連通性。特別是,許多曾經無法進入的偏遠地區現在有了安全可靠的道路連接,這可以大大提高災害響應時間和救災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