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分析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問題與發展建議

2014-3-20 14:50 來源: 中國金融 |作者: 林鐵鋼

    按照國家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總體部署,我國將運用市場機制以實現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1年10月29日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將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和深圳市等七省市作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省市。

  從各省市試點工作的開展思路、目標、強制減排標準等方面看,大體有兩種工作模式:一是主要依托市場進行推進,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二是以行政力量進行推進,如重慶和湖北。廣東由于受到深圳試點的影響,試點工作介于市場和行政力量中間。短時間內行政主導模式通過行政強制力有助于減排企業盡快完成歷史數據的報送與核查,但是從長期來看,只有真正形成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才能實現連續性碳交易,進而通過市場方式決定交易中的核心要素—價格。因此,從我國建立穩定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角度出發,應實現兩種工作模式的有機結合,初期通過行政手段確定減排框架,中長期則應當將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作為發展目標。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中面臨如下問題

  一是缺乏碳排放權交易的法律法規。盡管我國目前已出臺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等多部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均未對低碳制度進行明確規定,未通過法律形式規定企業的減排責任,且在實際執行效果方面都不盡如人意。二是碳減排絕對指標尚未作為主要指標。從試點省市公布的方案來看,基本都是以碳排放強度指標(單位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總目標。而建立強制性減排的制度框架,必須以碳排放總量指標(二氧化碳絕對減排量)為基礎。目前各試點省市大多沒有完成這項工作,也就難以對企業未來的絕對減排量進行科學設定。三是與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中介機構服務體系不健全。總量交易制度下,對企業遵約與否必須有可靠的第三方核查機構。目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中介機構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也影響了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四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金融相結合的程度不夠。成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要素交易市場,而是一個與金融活動密切結合的市場。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可以發行基于節能減排目的的氣候債券,減排企業可以將碳排放權配額作為無形資產開展抵押或質押,金融機構可以開發基于減排項目的綠色信貸產品或進行碳排放權的資產證券化,投資者可以進行基于碳排放權的期貨期權交易,這些與金融相關的活動大大豐富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功能。目前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仍處于初始設計階段,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業務剛起步,需要加強合作。

  推動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是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首先,在國家層面應出臺《氣候變化應對法》,明確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低碳標準和交易制度,明確碳減排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國內區域碳排放補償機制,建立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國外類似市場的對接機制。其次,各試點省市應出臺與國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法規,重點就低碳經濟發展進行地區規劃,建立具體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要明確企業未承擔減排責任時的處罰標準,引導企業通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合理分攤其經營成本。建議全國人大盡快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法律。

  二是強調頂層設計,強化部門合作。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必須由政府大力推動,在制度建立、財政支持、平臺建設、智力引進等方面獲得足夠支持,并在配額登記、交易、核查等關鍵環節建立統一標準。建議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碳排放權交易框架,對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制度、減排行業和企業范圍、碳排放核查制度和核查方法等進行規范,并鼓勵地方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為建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供基礎。

  三是完善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發揮政府對市場的穩定作用。應根據碳排放的歷史情況,按照總體的減排量目標進行分解,逐級落實,將完成碳減排工作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激勵各級政府重視碳減排工作。從國外經驗看,政府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發揮維護市場穩定的功能。在市場建立初期,應以增強市場的可持續交易為主要目標。當市場價格過低時,政府可以通過配額儲備的方法減少配額發放,或者設定一個最低交易價格,以防止市場的流動性過低。

  四是實現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金融業的有效結合。從國外經驗看,一般是先設計減排制度,再建立交易平臺和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上各類金融主體可以參與市場。但實際上,碳排放權市場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市場建設和金融功能完全可以同時實現,并且相互促進。地方政府可通過發行低碳債券的方式,獲得外部資金用來支持低碳項目,并將由此產生的減排額作為政府碳儲備;應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節能項目的信貸支持,可創新性地開展碳排放權配額抵質押擔保方式,并積極探索基于碳排放權的資產證券化;探索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期貨商品,引入期貨交易;吸引國內外私募基金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放寬外資進出市場的限制。

  五是將企業碳減排行動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碳減排作為企業的一項社會責任,理應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議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平臺,由企業碳減排履約監管部門負責采集企業履約記錄,并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于未能完成減排目標、又沒有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購買排放配額的企業,金融機構應停止對其進行信貸支持;對開展自愿減排的企業,則將此記錄作為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體現,對其開發的節能減排項目或其他一般性貸款,均可以優先提供信貸支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