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碳排放國昨天達成溫室氣體減排協議。根據協議規定,中國將力爭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30年左右開始減少,這勢必對中國能源結構、發展格局乃至全球能源格局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氣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產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此
問題上,本應屬于利益共同體。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普遍乏力,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不僅想借發展低碳經濟,通過能源產業轉型和新能源產業革命的方式再造經濟增長,也想試圖再次爭奪全球經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近日,中國政府在APEC會議期間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文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擬借APEC會議全球影響力表明中國在控制碳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堅定決心,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將“APEC藍”永久保持下去。
在中美
碳減排協議中,中國承諾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意味著中國必須重新謀劃能源結構和布局,必須下大力氣給予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和新興替代能源。按照循環經濟中有關“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積極推動能源循環高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