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提高綠氫消費比重 統籌規劃全產業鏈

2023-3-20 10:11 來源: 中國經營網 |作者: 索寒雪

  氫能作為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在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氫能也是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中石化中原油田正在打造中國石化豫北地區“綠氫”供應中心,《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張慶生,他對氫能發展的產業規劃提出自己的建議。他表示,氫能在能源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建議進一步優化國內氫能產業鏈布局結構,同時在氫能方面需要給予財稅政策支持。

  探索氫能產業規?;?/div>

  《中國經營報》:“十四五”期間,中石化將建成1000座加氫站,未來將成為中國第一氫能企業,相對于化石能源,氫能的應用將帶來哪些劃時代的變化?

  張慶生:我們可以看到,氫能是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清潔能源,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在能源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能幫助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電網大規模調峰和跨季節、跨地域儲能,廣泛應用于工業、建筑、交通、發電等多領域,將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戰略選擇。

  《中國經營報》:去年末中原油田的中國石化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建成,該示范項目是用綠電制取綠氫,這一項目的穩定運行,對行業有哪些意義?中原油田未來對氫能產業的規劃是怎樣的?

  張慶生:這個項目采用的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工藝,是現階段與風電、光電耦合度較高的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我們知道,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與波動性特點,發電時會給電網穩定性帶來巨大壓力。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工藝對電的波動與否沒有過多要求,對電力系統可做到“分鐘級啟動、秒級響應”。

  這意味著制氫系統便于就地消納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波動性較強的可再生綠電。

  為實現“綠電”制“綠氫”,我們在濮陽市還配套建設了3.66兆瓦光伏電站和9兆瓦風電工程,兩個制氫配套工程年發電量約2500萬千瓦時。目前,光伏配套工程已同步并網發電,為該項目安全平穩運行提供綠色動能。據介紹,該項目集風光電、電解制氫、氫氣純化、儲運等多系統于一體,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氫能多元耦合與高效利用等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自2022年12月25日順利投產以來,位于中原油田的中國石化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已平穩運行近3個月。該項目擁有一套先進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以“綠電”制“綠氫”,可日產高純度綠氫1.12噸。

  今年是中國石化成立40周年,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打造中國石化豫北地區綠氫供應中心意義重大。我們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強化運行組織,全力保障綠氫示范項目平穩生產,也為下一步項目擴能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中原油田將圍繞氫氣制氫技術、氫氣儲運技術、氫能利用技術、儲氫安全及氫能標準體系建設等領域開展研究,特別是在推進綠氫商業化生產及應用過程中,探索并建立相關標準體系。預計5年內,中原油田將建成年產能4500噸的中國石化豫北地區綠氫供應中心,促進氫能產業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發展,為油田構建“化石能源+綠色能源”雙輪驅動發展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為確保華北地區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經營報》:中國氫能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氫能產業尚需扶持,其降低成本和應用場景需要進行探索,你認為需要怎樣的政策能夠提升氫產業快速實現產業化,且有利于企業的科研投入以及生產?

  張慶生:我建議進一步優化國內氫能產業鏈布局結構。延續氫能交通領域支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綠氫在工業應用方面有關鼓勵及支持政策的出臺,如:對于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的項目,建議按照聯網不上網的原則免交上網政府基金、完善促進棄電利用的體制機制,并建立健全新興主體的電力市場準入標準和交易規則,進一步提升電解水制氫的經濟性,調動風光制氫企業積極性,實現綠氫產業與電力市場融合發展。

  此外,在氫能方面需要給予財稅政策支持。一是給予財政補貼。由于加氫站建設成本較高,現階段氫氣成本和價格居高不下,且沒有足夠的氫能車輛,導致當前90%的加氫站利用率不足,實際運營困難。建議參照光伏、新能源等產業扶持政策,給予加氫站建設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支持氫能終端企業初期發展,大力推動加氫站建設,擴大加氫站網點布局,加快氫能車輛應用步伐。二是給予稅收優惠。建議參照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支持政策,給予氫能產業鏈企業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對于采購關鍵設備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的稅前加計扣除,對關鍵設備和材料免征進口增值稅和關稅。三是給予貸款貼息。對于氫能企業用于生產、研發和經營的銀行貸款,建議參照人民銀行同期中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氫能產業鏈需政策支持

  《中國經營報》:隨著氫能產業的起步,已經有外資企業在中國著手建設氫能設備工廠,你認為中國氫能裝備制造領域處于何種水平?如何支持氫能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張慶生: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目前在燃料電池、氫能儲運等領域的部分關鍵材料、技術與產品還處于研發階段,產品性能有待進一步驗證,存在國產化程度不高、對外依存度較大等問題。

  我認為應提升氫能制、儲、運、加全鏈條裝備制造能力。提升大功率高效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設備、氫氣純化設備及分布式天然氣、氨氣、甲醇高效催化制氫設備等生產能力,提高制氫供應保障水平。

  此外,應發展氫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整車核心產業。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并舉,構建燃料電池汽車完整產業鏈,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發展,強化對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電控系統等相關優勢企業的配套服務,大力推進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產業化,提高雙極板、電堆、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生產技術水平,支持相關企業強化優勢,加快引進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領域優勢企業在豫布局,補齊產業鏈條,形成覆蓋燃料電池八大核心零配件的全產業鏈條。

  《中國經營報》:在氫能產業鏈發展的起步階段,業內普遍在交通領域對氫能寄予希望,但是很多從零起步的工作,需要決策部門和相關企業進行探索,你希望在示范城市群建設中,看到怎樣的場景?

  張慶生:希望加快氫能交通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加快氫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對于北京、上海、廣東等氫能示范城市群城市,建議相關部委加強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的引導,落實考核和獎勵措施,通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驅動和車輛購置、加注的政策扶持,引導石油石化、物流、鋼鐵、郵政、電商配送等行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形成多樣化的氫能交通應用場景。

  《中國經營報》:你說到加氫站建設,業內普遍反映,加氫站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審批環節還有一部分真空的領域,你希望政府部門在哪些領域需要整合職能,實現加速項目審批?

  張慶生:2022年全國加氫站建設保持了較快的速度,但從現行政策來看,商業用地審批環節復雜,各地土地審批流程繁復而且不一致,在規劃、立項、審批、運營監管相關方面缺乏具體政策制度。加氫站建站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較長。液氫加氫站、制氫加氫一體站的建設和運營經驗不足,導致部分已建成加氫站尚未形成良性的商業模式。氫燃料電池汽車多處于示范階段,其推廣和車用高純氫氣資源建設相對滯后,購車成本較高,在關鍵組件制備工藝方面,比如儲氫罐、車載氫系統的高端碳纖維等部分管件主要依賴進口。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建議明確支持傳統加油站升級為綜合加能站。目前《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正在修訂,建議明確支持加油站依法依規開展加氫站、充電站、換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建設與運營,將傳統加油站升級為綜合加能站,滿足多元化補能需求。

  第二,建議進一步規范加氫站建設和管理優化流程。建議在國家部委層面明確歸口管理部門,與加油站、加氣站歸口管理部門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規劃、報建、竣工驗收、經營許可全流程的管理辦法,引導地方制定審批流程。

  《中國經營報》:外資企業所掌握的制氫技術和設備生產技術仍處于國際較高水平,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迎頭趕上?

  張慶生:我國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一些問題。缺少氫能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統籌,地方和企業規劃雷同性較高,甚至出現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短時間內面臨產能過剩風險。同時,各地區氫能產業普遍存在重應用、輕研發,重短期效果、輕長期投入現象,且存在氫能項目重復、相關技術同質化、人才短缺等問題。氫能產業鏈涉及多種技術和行業領域,當前各省市產業政策、規劃多聚焦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及其產業鏈上,對于其他領域應用很少提及,存在跨領域協作不足、跨部門協調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中國氫能技術儲備不足,產業根基比較落后,各地差異非常明顯,絕大多數地區都不具備將技術裝備推向市場變現的能力和條件。目前氫能主要來源仍是“灰氫”,生產成本上相較綠氫具有優勢,但化石能源儲量有限,且制氫過程仍存在碳排放問題;工業副產氫產量有限且供應輻射路程短。長遠來看,電解水制氫易與可再生能源結合,規模潛力更大,更加清潔可持續,是最有潛力的綠氫供應方式,需要專門針對綠氫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

  首先,做好區域規劃,防止重復建設。建議國家統籌規劃氫能產業建設,提高氫能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同時結合全國各地企業、科研機構等自身優勢和短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合理布局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等產業鏈相關項目,穩慎有序推進項目建設,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其次,依托龍頭企業,加快示范應用。建議依托中國石化等氫能各領域龍頭企業,推動綠氫在化工、冶金、交通等多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圍繞構建全鏈條、全過程的綠氫應用生態,支持一批基礎好的綠氫應用場景,加強研發上下游配合與新技術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應用場景,加快形成有效的氫能產業發展商業化路徑。

  最后,加大產業扶持,促進綠氫應用。建議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限制灰氫發展,引導灰氫企業利用CCUS技術將灰氫轉換成藍氫。進一步加大對綠氫制備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綠氫產業在氫能規劃中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戰略地位。嚴格審查氫源,出臺專門針對綠氫產業的減稅補貼政策,如減免綠氫制備和使用綠氫企業的各項稅費、氫燃料電池汽車免收高速過路費等政策;針對綠氫制取裝備關鍵技術、材料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設立科技專項,加大專項資金投入,降低綠氫成本,提升綠氫應用占比。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