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是“
碳排放大戶”,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航空公司99%以上的碳排放量來自航油燃燒,其中飛機重量是影響油耗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相關統計,飛機每減重一噸,每飛行1小時可降低油耗27千克,相應減少碳排放85千克。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廈門航空方面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廈門航空董事長趙東就如何推動民航業“雙碳”轉型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全面推廣“輕裝出行”綠色理念。趙東表示,因飛機減重節油減碳的復雜性,社會公眾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對“輕裝出行”的認知度較低,建議政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持續地向全社會普及“少帶行李更低碳”的理念,促推形成“輕裝出行”新風尚。
第二,建立健全“輕裝出行”參與機制。趙東建議將“輕裝出行”納入國家綠色出行體系及行業低碳標準范疇,鼓勵列入各地方
碳普惠規劃和個人“碳賬戶”,推動航空業上下游開發配套產品與服務,推進相關行業投入研發“輕旅”式攜帶用品,為“輕裝出行”推廣提供便利條件。
第三,持續加大對航空“雙碳”轉型的
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力度。趙東認為,
交通運輸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民航可持續發展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在政策導向上繼續加大對綠色航空的支持力度,引導資金向綠色低碳領域偏移,增強航空綠色業務考核比重,通過稅費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航空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如可持續航空燃料等重點減碳技術的研發和商用,充分發揮我國財政資金引導綠色航空產品創新落地的正向導向;同時給予相應的專業技術支持,積極引進新技術,優化
節能改造技術,有序推進航空業深度“脫碳”。
趙東表示,“輕裝出行”對于民航業的節油減碳已有成功實踐,“以廈門航空為例,2022年在業內率先發起‘輕裝出行’倡議,通過贈送會員積分等方式激勵旅客主動減少不必要的行李負重,推出以來累計10余萬人次報名參與,實現行李減重約1200噸”。
趙東算了一筆賬,如果“輕裝出行”能在全國航空業內得到普及推廣,將帶來“聚沙成塔”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比如,2019年,航空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如果每人每次航班少帶1公斤行李,一年可節油約4.6萬噸,減少燃油成本約3.5億,減少碳排放約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