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極致能效工程是當前
鋼鐵行業正在推進的三大改造工程之一。什么樣的能效才算極致能效?怎樣達到極致能效?由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等主辦的“
節能服務進企業”暨鋼鐵行業能效提升研討會3月2日召開,專家和業內人士從技術層面解讀了實現極致能效的路徑。
我國噸鋼綜合能耗去年為551.36千克標準煤,比2015年下降4%,但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說,鋼鐵行業能耗強度還有15%至20%的下降潛力。為了降低能耗,鋼鐵行業全面啟動了“極致能效”工程,覆蓋全行業所有產能。什么樣的能效水平才算極致能效?怎么實現極致能效?從業內共識來看,首先是工藝和裝備節能要極致化。以電爐鋼為例,三寶集團副總經理吳長錫提到,如果采用先進設備,能耗降幅會非常明顯。
吳長錫說:“傳統的一些裝備要改為目前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設備。例如電爐煉鋼冶煉采用的是最先進的設備,其里面有廢鋼連續預熱,連續進料、余熱余氣發電、智能冶煉等。整個裝備能力水平相比傳統的冶煉裝備,可以節約能耗大概在15%至20%。”
極致能效還要做到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極致化。也就是說,鋼鐵企業要吃干榨盡余熱余能。范鐵軍說,目前一些鋼鐵企業已經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北方的一些企業用低熱值的能源給周邊城市供暖,把高熱值的能源再發電或者做化產,這樣就能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例如唐山遷西縣一家鋼鐵企業就可以給全縣供暖,全縣燃煤的鍋爐都不需要,也是極致能效的一個方面。”
鋼鐵行業的能源轉換也要極致化。在用余熱余能自發電方面,我國鋼鐵行業的自發電率去年達到56%。在范鐵軍看來,如果應用一些新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鋼鐵企業自發電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新增的發電量都非常可觀。
范鐵軍表示:“鋼鐵行業的自發電量相當于三峽每年的發電量,每年是10億噸鋼,一噸鋼大概消耗500度電,總共就是5000億度電。自發電量50%以上就是2000多億度電,相當于三峽每年的發電量。自發電量如果提高1%,就有20多億度電,提升空間很大。”
極致能效還要求設備節能極致化,開展量大面廣的用能設備改造提升。新能源體系建設極致化,鼓勵鋼鐵企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
吳長錫說:“將我們廠房的屋頂全部裝上太陽能光伏,把屋頂利用起來。‘十四五’期間,我們準備建設150至180兆瓦的光伏發電以及儲能發電。未來還要考慮更嚴的諸如勢能發電和碳捕捉應用等,用來節約我們的能源消耗。”
鋼鐵企業的能源管理水平也直接影響能效,極致能效離不開能源管理的極致化。根據統計,鋼鐵行業中,優秀節能企業和落后節能企業噸鋼能源利用成本相差300元左右。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說,鋼鐵企業要以加強能效對標達標為關鍵,推動管理節能。
丁志軍介紹:“配合開展節能監察,依法依規合理用能。定期開展能源審計、節能診斷,分析能效
問題,挖掘節能潛力,并制定實施節能技術改造計劃,強化能效標桿引領,積極開展鋼鐵行業的能效領跑者創建工作,加強宣傳推廣,形成比學趕超、積極降耗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