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
四川省生態環境工作會議召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總結2022年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鐘承林出席會議并講話,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李岳東主持會議。
說成績
不少工作具有全國影響力
會議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工作,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至少有6個方面成績明顯,其中不少工作具有全國影響力。
水環境質量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9.5%、排名躍居全國第2位;大氣環境質量實現PM2.5和重度污染天“雙下降”、PM2.5達標城市和達標縣(市、區)“雙增加”;土壤污染防控取得明顯進展,9個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項目入選“國家102項重大工程”,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連續3年下降;服務全省經濟發展大局受到各方好評,全年完成5393個國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在兩個月內完成333個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環評服務,推動成達萬鐵路、成渝中線鐵路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推動發行9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新增綠色貸款637億元。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走在全國前列,12個市、縣(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數量居全國第一;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成效明顯,紀錄片《生態秘境》獲得廣泛贊譽。
看形勢
面對“多重壓力”,把握3個關鍵
會議指出,當前,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仍不穩固,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不斷交織、轉換和疊加,生態環境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干部隊伍思想認識的松懈搖擺,污染防治手段方法的有限性、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環境需求等多重壓力疊加,難度和挑戰前所未有。
正確看待所面臨的壓力,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變壓力為動力,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在工作中必須把握3個關鍵:
第一,在促發展中守底線。更好統籌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既要防止出現對經濟增長“踩剎車”的收縮效應,又要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校準把牢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在持續改善環境、助力經濟運行和企業經營、有效回應群眾期盼中找到平衡點,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二,兼顧短期治標與長期治本。生態環境
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問題,從源頭上、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必須以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為關鍵,以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為手段,圍繞工業、
交通運輸等領域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同時,緊盯當前,深入研究生態環境問題成因,探索管用好用的治理手段,精準施策,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第三,強化基層基礎。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是當前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今年全省生態環境工作重心要全面下沉。
定基調
穩中求進,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2023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美麗四川建設為統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以強化基層基礎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四川強基礎、補短板、增后勁。
謀劃工作
6個維度統領全年工作
2023年,將突出重點,以點帶面,著重做好6個方面工作:
1.確保美麗四川建設全面起步見效
各市(州)要加快編制出臺本地區規劃,探索各美其美的建設路徑。開展1-2個先行市(州)、5-8個先行縣(市、區)試點。廣泛宣傳美麗四川建設示范亮點。
2.強力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過程防控、全地域保護、全形態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強化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地區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加強川渝地區聯防聯控,加大對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的治理力度,協同推進PM2.5和臭氧防控;對工作推進不力、空氣質量出現惡化的地方,及時提醒、通報、約談。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大攻堅戰”,開展大氣污染物減量三年行動,大力推動重點工程
減排。確保大運會期間“成都藍”。把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重要日程。
以小流域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重點,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緊盯水質未達標及同比降類國、省考核斷面,推動Ⅱ類水質及以上國考斷面占比達到75%以上,1-2個市(州)穩定進入全國前30位排名,水環境質量排名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把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作為重點,開展小流域“三水共治”示范試點。出臺美麗河湖建設資金獎勵辦法,爭取成功入選一批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統籌抓好長江黃河保護修復,強化長江流域磷污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深化川渝跨界河流共治共保。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源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104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
以“三塊地”管理為重點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重點加強農用地、工礦用地、污染地塊管理,定期更新建設用地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實行準入聯動監管。高質量推動“8+7”無廢城市建設。實施第四輪尾礦庫排查治理,推動六大行業及涉鉈、涉錳、電鍍企業環境問題整治。統籌傳統污染物和新污染物防治,積極爭取抗生素環境治理全國試點。
以問題整改為導向,切實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盯國家長江、黃河警示片移交我省的12個問題,確保一項一項整改到位。今年將開展第三輪第二批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加快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3.協同降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徑
加快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減污降碳協同時間表、路線圖,推動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加快促進重點行業降碳轉型。對白酒、電解鋁、烤煙、
陶瓷等四川典型特色行業,組織開展減污降碳路徑研究。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城市申報低碳試點示范。
4.統籌擴綠,持續提升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功能承載能力
加強生態的系統保護和統籌“擴綠”上的謀劃。繼續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不斷擦亮四川“生態大省”金字招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動參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和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協同打造四川兩張靚麗名片。深入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監管,開展“綠盾2023”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5.服務增長,全力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環評服務,對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探索“清單式”環評審批服務,全力做好重點項目尤其是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環評服務保障。嚴格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企業首次輕微違法免罰等制度,推行包容審慎柔性執法。培育壯大
節能環保產業,推動重點環保項目落地投產。完善環保投融資機制,創新設立縣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項目獎補資金,推進環保產業發展。
6.強基固本,加快建設高素質生態環保鐵軍隊伍
建立廳領導聯系縣級機制,每個廳領導聯系一個縣,蹲點幫扶、解剖麻雀,推動整體工作有效提升。項目資金等各類資源向縣級傾斜。要樹立勇爭第一的精神,力爭每個市(州)都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每個縣(市、區)都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要一刻不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續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廳領導班子成員,二級巡視員,各市(州)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同志,駐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廳機關各處(室)、各監察專員辦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