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藻類是固碳新希望 藍碳市場潛力巨大

2023-2-15 16:25 來源: 環球零碳

為了防止氣候變化,世界需要減少大量的溫室氣體。

與綠色碳匯等其他碳匯相比,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海洋中的過程更具有優勢。這種方式被稱為藍碳。

它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儲存時間長等特點。森林、草原等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儲存周期最長只有幾十年,而藍色碳匯可長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碳匯效果顯著。

因此,近年來人們對海洋生物作為移除二氧化碳的工具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便宜好種植的海藻。

根據BBC的報道,在全球范圍內,大型海藻被認為每年可以封存近2億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于紐約州的年排放量。

海洋環流模型表明,沉入深海某些生物質中的大部分碳可能會在那里保留數十年至數百年。

這種大型海藻主要指的是海帶,一種棕色的藻類,由葉片、柄和抱子組成。主要生長在海岸線上,附著在多巖石的海底,并從相對涼爽的淺水區吸收養分。

海帶是藍碳的一個方面,被科學家們認為是緩解氣候變化的關鍵。因此,全球有許多科學家和企業正在研究如何最好地利用這種褐藻。海帶究竟是怎么封存碳的呢?

1 海帶是怎么封存碳的?

實際原理很簡單,海帶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期間,海帶吸收陽光、二氧化碳和水,產生糖和氧氣。這會使海帶生長的巖石海岸線附近的營養物質很高,海洋溫度很低。

海水中的碳被吸收后,地表的水就會在接下來的幾周到幾個月內從空氣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恢復海洋和大氣之間的平衡。

不同的海帶,壽命也不一樣,一般是在一年及以上。在這段時間里,它們可以長到2到30米(98英尺)高,每天長到61厘米(2英尺)。這種增長速度意味著更多的光合作用潛力,也需要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以幫助自身生長。

當海帶死亡時,它所吸收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鎖在其組織中,并被運到海底。與陸地森林相比,海帶生長速度更快,這使它具有以更快的速度封存碳的優勢。

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澳大利亞大南礁的海帶森林每年固存1.3-2.8兆噸的碳,相當于澳大利亞大陸周圍儲存和固存的藍碳總量的30%以上,以及全球藍碳總量的約3%。

因此,海帶森林在幫助抵消碳排放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2 低價開發的海帶碳封存技術

一家位于美國緬因州的初創公司Running Tide構建了由軟件控制的水生生長系統,裝有傳感器和機器視覺,由公司的數據科學團隊編寫的算法來運行大型海帶養殖場,再利用創新技術,整合和放大海帶的自身潛力,創造天然碳途徑,形成一種碳封存技術。

這種技術的主要方法分為三步:

第一:海帶種子在孵化場中生長,一旦成熟,Running Tide就會將海帶放入可生物降解的浮標中。浮標由可持續來源的、富含碳的陸地生物質(如鋸木廠的廢料、野?管理燃燒堆和林業殘留物)加工而成。

第二:浮標上面再涂上溶解的碎石灰石,能夠減少海洋酸化。

第三:生長在開闊海洋表面的大型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生長固定碳,再利用洋流將海帶轉移到可以沉沒的深水中,然后重力使海帶在沉入深海時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一般,在三個月后,海帶會下沉到深海,這將成為一個緩慢的碳庫。

從總體業務戰略層面來看,創始人奧德林認為,有很多真正進步的公司希望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們的碳足跡,Running Tide可以利用海帶固碳項目向這些公司出售碳信用

當一家公司從Running Tide購買碳信用項目后,就可以抵消該公司為運營業務而排放的碳。

電子商務平臺Shopify是Running Tide的第一個碳排放額度大客戶。Shopify 認為,Running Tide并不“依賴昂貴的設備或能源密集型流程,但他們的解決方案具有應對氣候變化的巨大潛力。” Shopify還幫助Running Tide擴大規模并將其技術商業化,以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專家對此表示,降低企業投資碳捕獲和儲存的成本是立即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最佳方式。

另外,Running Tide還創建了首個同類數據記錄器,可以提供科學家和投資者想要了解的關于生態系統的影響和二氧化碳清除的真實信息。

冰島政府在去年向這家初創公司頒發了為期四年的許可證,允許其在冰島海岸釋放多達5萬噸可生物降解的浮標。

3 藍碳在中國有巨大開發潛力

在我國實現“雙碳”轉型目標背景下,藍碳(也有人稱“海洋碳匯”)具有很大挖掘潛力。

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積,約1.8萬公里的大陸岸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海草床、紅樹林、鹽沼這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國家之一。一些沿海地區,也在利用藻類、海水貝類等養殖,發展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固碳措施。

此外,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將越來越標準化,這也為全國海洋碳匯交易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編制的海洋行業標準《海洋碳匯核算方法》,經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通過,于2022年9月26日由自然資源部予以批準發布,并將自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是我國首個綜合性海洋碳匯核算標準,規定了海洋碳匯核算工作的流程、內容、方法及技術等要求,標志著我國綜合性海洋碳匯核算標準實現零的突破。

《標準》為海洋碳匯研究和應用提供了一套適用方法,有利于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海洋碳匯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