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林業碳匯——云南從青山到“金山”的變現實踐!

2023-2-13 09:28 來源: 《云南日報》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

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去年底,云南省召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強調要重點抓好林業碳匯的儲備,加快建設碳資源池,提升云南省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蓊郁的森林覆蓋讓云南成為潛力巨大的超級碳庫,全省活立木蓄積量、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分別居全國第一、二、三、四位。早在2010年7月,云南省就成為國家第一批五省八市低碳試點省市之一;2012年,云南突破林業碳匯“零交易”;2022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公布2022年度林業碳匯試點市(縣),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入選……

“把云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通過交易機制轉化為經濟效益,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實踐。”云南省“雙碳”問題研究專家認為,林業碳匯將越來越具備經濟價值乃至戰略價值,成為云南省發展資源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將成為云南產業招商、加快發展的重要資本。

糯扎渡自然保護區蒲葵林

林業碳匯交易在實踐中探索前行

在林業碳匯交易的實踐中,云南不斷探索前行。

COP15第一階段會議期間,昆明市開展林業碳匯宣傳工作并實施會議碳中和計劃,在東川區開展碳中和林建設,抵消大會產生的溫室氣體。

去年10月28日,中國農業銀行寧洱支行向普洱科茂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200萬元,這筆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僅用20天便成功放貸,成為全國落地速度最快的同類貸款之一。

“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為我們換來真金白銀,綠色貸款對我們推進后續森林撫育提供了有力支撐。”普洱科茂林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實施的碳匯造林項目共51365畝林地,預計產生碳匯量719680噸二氧化碳當量。按照2022年國內碳市場ccer碳資產交易價格(60元/噸)進行評估,項目可產生碳資產經濟價值約4318萬元。

早在2004年,云南省就已開始探索林草碳匯項目開發工作。2005年4月,“騰沖CDM小型再造林景觀恢復項目”啟動實施,這是全球第一個小型再造林項目,也是全球第一個獲得FCCB金牌認證的項目,于2012年以每噸10美元價格成功在美國碳匯市場出售5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收入約50萬美元,按照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約400萬元。

云南省還相繼引進3M公司、華特迪士尼公司、螞蟻金服公司、騰訊基金會等企業,結合國家造林補貼項目,先后在保山市騰沖市、臨滄市鳳慶縣、臨滄市鎮康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龍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等地區,以定購的方式實施了6個林業碳匯自愿減排項目,總投入資金3700萬元,共實施造林面積52550畝、森林經營面積45624畝,測算項目計入期可產生約11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量,約有6萬林農從中受益。

去年11月,寧洱縣入選2022年度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市(縣)。寧洱的成功入選,得益于一場延續多年的“山海相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開始定點幫扶寧洱縣,2021年發布鄉村振興“授漁”計劃,旗下寶鋼股份、寶武碳業、華寶證券、歐冶金服、化工寶數科等公司向寧洱縣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服務等支持,協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寶武幫扶寧洱“雙碳振興生態圈”。

“寧洱縣森林覆蓋率77.86%,生態資源豐富,符合碳匯交易的人工造林約0.3萬公頃,碳匯森林經營面積20.67萬公頃(商品林),可供開發品種豐富,20年潛在碳匯開發量超200萬噸。”寧洱縣縣長張永華介紹。

2022年8月19日,寧洱縣出臺《“寧碳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初步建立符合地方實際的林業碳匯開發、設計、交易、管理等制度體系,打造寧洱碳匯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和“寧碳惠”交易平臺,并著手實施“寧碳惠”示范工程、寧洱CCER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示范工程2個項目。“《管理辦法》學習借鑒國家和相關省市生態價值實現機制,經過上海環交所、中國寶武專家十多次討論嚴格把關,確保寧碳惠方法學和項目開發流程嚴謹、交易規范有序。”寶武援滇掛職的寧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夏葦介紹。

生態效益與經濟收益并行不悖

和全國一樣,林業碳匯在云南省部分地方已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但目前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扶貧機制領域,屬于‘盆景式’創新,還沒有導入真正的市場機制。要推進林業碳匯交易可持續發展,云南省必須要探索一條符合云南特色的碳匯資源價值轉化實施路徑。”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雙碳專委會委員、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副教授吳劍平表示。

由于林業碳匯工作是新事物,在推進中存在一些政策瓶頸和難點。

省林草局去年在對一份政協提案的答復中顯示,目前國家對林業碳匯開發的政策尚未明確。林業碳匯項目開發需嚴格遵循相關方法學,并非所有森林資源都可開發為碳匯項目進行交易。按照國家現行方法學標準,只有2005年以后在無林地上種植的非經濟林才能進行碳匯核算,開發碳匯造林可供選擇的增量林地有限。

另外,國家已明確不再搭建省級碳匯交易平臺,碳匯相關交易將依托國家交易平臺。而2021年7月16日重新啟動開市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現階段主要針對電力行業,是一個基于排放配額分配的碳市場,林業碳匯等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暫未重啟。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7年3月17日暫停受理CCER(國家核證自愿碳減排量)項目以來,新的交易管理辦法暫未出臺的情況下,項目開發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再者,即便按相關要求能夠落實地塊,但因項目周期長,方法要求高,導致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評估和監測成本較高,制約了林草碳匯項目的開發。“森林的生長是一個動態過程,其間的撫育、改造、修復等增匯措施都存在成本。”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正高級工程師溫慶忠告訴記者。

林草碳匯科技支撐不足和碳匯知識普及和宣傳不夠也是其中存在的問題。公眾對林草碳匯的認識不全面,過分宣揚林草碳匯交易所帶來的經濟收益,而忽視了森林、草原、濕地本身所具有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云南的生態資源領先全國,目前全國不少省份在林業碳匯的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化機制方面有創新,但當前我國碳匯經濟整體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據介紹,上海環交所基于滬滇對口協作框架,支持寧洱入選國家林草局林業碳匯試點,推動政策文件的公布與實施,支撐“寧碳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的啟動,并為當地組織開展培訓活動。“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將進一步助力云南在豐富林業碳匯的交易品種等方面發力。”李瑾說。

此外,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云南省要加快建設碳資源池,推進碳匯項目開發,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綠美云南釋放林業碳匯潛力

當下,以“增綠提質”為主線的綠美云南建設正在大力推進,這項工作多形式多途徑增強了云南省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扎實推進綠美云南建設是一項長期且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現有的退化森林中,加強技術和經濟投入,進一步提高林分質量,是云南省在存量林地中持續推進森林穩碳增匯的有效途徑。”溫慶忠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云南省森林喬木林單位蓄積量103.8立方米/公頃,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5.02立方米/公頃,但低于四川(113.81立方米/公頃)、西藏(229.96立方米/公頃)等周邊省份和世界平均水平(137.1立方米/公頃)。溫慶忠介紹,進行更高效的森林經營,加大技術投入和經濟投入,改變“靠天吃飯”的管理方式,云南省林業碳匯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溫慶忠介紹,2010年云南省成為國家第一批五省八市低碳試點省市之一后,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就著手進行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開展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基礎研究,為云南省林業碳匯管理工作打下數據基礎。近年來,云南省已完成云南松、思茅松等9個本土樹種的生物量模型構建和碳匯計量監測參數測定,目前,更多樹種的生物量模型構建和參數測定工作仍然在繼續。

“云南省林草系統開展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年度調查監測、森林資源清查等成果為摸清云南省林業碳匯家底提供了重要基礎。除此以外還需開展必要的補充調查,校準參數指標,對資源進行分類、分等,挑選出有可能開發成碳匯項目的林地,不僅摸清類型和數量,還要查清質量和分布,評估潛力大小,為云南省林業碳匯資源的交易提供清晰可落地的‘賬本’。”溫慶忠說。

溫慶忠、吳劍平兩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云南的碳匯資源將如同綠電優勢一樣,成為云南高質量發展中的綠色優勢,極大地增加云南未來的產業吸引力與競爭力,成為云南省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的資本。目前突破口在于摸清全省林業碳匯資源家底,建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和項目開發標準體系,強化林草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研發與應用。

一段時間以來,云南省部分地方發展林業碳匯項目的意愿比較強烈。專家建議,林業碳匯作為“雙碳”背景下的重要資源之一,要大力發展資源經濟,不能簡單一賣了之,應該根據省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加強林業碳匯資源的全省統籌管理,令其在經濟發展中大有作為。

記者注意到,云南省去年下發了《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全省林業碳匯資源開發風險提示的函》,對于當前一些公司機構利用各地急于開發碳匯項目,存在“跑馬圈地”、碳匯資源低賣賤賣的問題進行風險提示,要求各地要著眼長遠發展,清醒認識到碳匯資源既是生態產品,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要著力強化碳匯資源監管,嚴防林業碳匯輕易買賣,造成碳匯資產流失。

記者從省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下一步,云南省將加快開展森林、草原、農田等生態系統碳匯資源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潛力分析。著力打造全省碳資源池,研究具有云南特色的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建設全省碳資源大數據管理平臺,進一步加強以林業碳匯為代表的碳資產開發管理,推動全省碳資產統一核算、確權、開發、收儲、流轉、交易和管理,并將碳資產價值反哺到云南省林業建設、可再生能源開發、招商引資工作上。

2004年

云南省開始探索林草碳匯項目開發工作

2005年4月

“騰沖CDM小型再造林景觀恢復項目”啟動實施,這是全球第一個小型再造林項目

2010年7月

云南省成為國家第一批五省八市低碳試點省市之一

2012年

云南突破林業碳匯“零交易”

2022年11月

寧洱縣入選2022年度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市(縣)

鏈接

什么是林業碳匯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林業碳匯是指利用森林的儲碳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減少毀林、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等活動,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其中的碳匯凈增量部分經監測、計量、核證后可參與碳交易

什么是碳匯交易

中國林業碳匯項目起始于國際碳交易,2004年國家碳匯管理辦公室在廣西內蒙古、云南、四川、山西遼寧啟動了林業碳匯試點項目。國內碳交易試點建立后,碳匯交易納入了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林業碳匯相關方法學也陸續備案。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明確了林業碳匯等CCER用于全國碳市場履約清繳的抵扣上限為5%。

亮點

林業碳匯金融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

近年來,云南銀保監局積極推動《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落實,聯合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等部門印發《云南省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實施意見》,引導轄區內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為林業碳匯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云南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5505.44億元,同比增長23.82%,其中投向森林、碳匯林、碳匯漁業資源培育產業的綠色貸款余額81.6億元,為具有碳匯或固碳效益的造林綠化及森林資源撫育項目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林業碳匯金融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云南首筆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林業碳匯指數保險成功落地。在國家林業碳匯試點縣寧洱縣,農業銀行寧洱縣支行以“林業碳匯未來收益質押+林權抵押”模式,向普洱科茂林化有限公司發放1200萬元專項貸款,經北京綠色交易所評估,該公司名下寧洱碳匯造林項目5.1萬畝林地可產生碳匯量71.9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云南首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落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國壽財險云南分公司為文山金文山豐產林有限公司的22.39萬畝林木提供300萬元碳匯損失風險保障,實現了林木保險保障責任、產品模式的“雙創新”。

云南銀保監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立足森林資源大省優勢,強化監管引領,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因地制宜創新林業碳匯金融產品和服務,配置更多的資源,用更好的方法手段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