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022年12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
廣西“兩山”發展
論壇上獲悉,廣西經過多年大面積植樹造林、科學經營、嚴格保護,大力提升林草增匯
減排能力。“十四五”期間,廣西林業部門將深刻把握推進“雙碳”蘊藏的重大機遇,積極融入服務“雙碳”戰略,強化分類經營、分區施策,統籌降
碳減排和固碳增匯,擴大森林蓄積、提高森林質量、開發林業
碳匯,力爭到2025年,全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達2萬億元,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5.5億噸,森林蓄積量達10.5億立方米。
廣西自然條件優越、林業資源基礎堅實,在固碳增匯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和巨大潛力。截至目前,全區現有林地面積2.4億畝、森林面積2.23億畝,草地面積420多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2.8%,濕地面積190多萬畝。中、幼齡林面積占喬木林面積的55.8%。與此同時,廣西林木生長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北方地區的3—4倍,非常適合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利用。
2006年以來,廣西成功實施“中國廣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項目”和“廣西西北部地區退化土地再造林項目”兩期林業碳匯項目,截至2019年底項目結束,累計完成造林14.8萬畝,產生碳匯74.8萬噸,其中交易碳匯64萬噸,獲碳匯交易款298萬美元。全區在項目準備和實施、碳匯計量監測、人才培養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經驗。
2022年以來,廣西先后出臺關于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碳達峰實施方案等系列重要文件,對提升林業固碳增匯能力,加快完善林業碳匯
政策措施,構建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推進林業碳匯交易等方面作出了具體部署。截至目前,廣西承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碳匯計量監測試點,已先后開展3期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工作,初步建立了碳匯監測體系。同時積極開展廣西林業碳匯計量技術與應用研究,建立了廣西主要樹種生物量模型和碳參數以及國際認可的“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林業碳匯項目計量監測體系,碳匯監測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