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小城札納塔斯,40臺風電機組挺立在戈壁灘上,巨大的風機葉片伴隨清風緩緩轉動。這個由國家
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和該國企業共同投資的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極大緩解了哈南部地區缺電狀況,給當地人帶來工作機會,也為當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潔動能,讓一度沉寂的工業城鎮札納塔斯煥發生機。
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發展、造福一方民眾,這是中國與亞洲各國共促能源轉型、共享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
國家電投札納塔斯風電項目
獨行快,眾行遠。綠色低碳發展事關全球綠色未來,既需要亞洲各國努力付諸行動,也有賴于通力合作。在全球能源變革加速推動下,中國能源企業已然具備了技術、管理、資金等多重優勢,這也為中國能源企業深化與亞洲各國的能源電力企業合作,拓展合作領域,高效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加速能源低碳轉型發揮積極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通過發展清潔能源來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亞洲各國正攜手上演著一個個生動的綠色發展故事,朝著構建綠色低碳的亞太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
能源清潔轉型為全亞洲所期盼
亞洲作為世界主要工廠和全球重要增長引擎,能源需求一直保持高位增長,并高度依賴煤炭這一傳統能源。據博鰲亞洲
論壇研究院統計,碳排放總量已超全球總量的50%,能源轉型需求旺盛且急切。以更大膽更迅速更智慧的減碳行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全亞洲所期盼。
與此同時,亞洲山海眾多,慷慨的大自然帶來了可再生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在未來10年內完全能夠成為亞洲最為經濟的能源供應形式,在減少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圍繞“亞洲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成果和經驗”這一話題,在2022年12月20日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舉辦的2022亞洲綠色低碳發展圓桌峰會(下稱“圓桌峰會”)上,來自巴基斯坦、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柬埔寨、印度尼西亞、中國的嘉賓就實現碳
減排目標、智慧能源發展、綠色技術合作等
問題展開探討,進而在深化綠色產業多元合作等領域形成共識。
“印尼國家電力公司提出在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愿景,”印度尼西亞國家電力公司企業規劃和業務發展總監哈樂單鐸·魏波沃在圓桌峰會上介紹,作為有史以來最綠色的長期國家電力規劃,大多數新建電廠將采用可再生能源開發,而新可再生能源總量約為20.9GW。
在哈薩克斯坦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超過70%,扮演著重要角色。Visor Kasakhstan總經理、哈薩克斯坦經濟學家阿爾瑪斯·丘金在圓桌峰會上表示,在未來的30-40年里,哈薩克斯坦需要將對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轉變為多種能源協調形成“零排放”的有機組合。哈薩克斯坦將從現有傳統工廠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建設更多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個方向實現目標。
到本世紀中葉,亞洲的能源消費量將幾乎翻一番,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
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情況下,化石能源被逐步淘汰,新能源已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流,全球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嶄新階段。讓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亞太綠色合作格局正在蘊育新的動能、昭示新的希望。
為亞洲地區清潔能源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湛藍無垠的阿拉伯海與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交融之處,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常年缺水缺電,良好的區位優勢長期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在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框架下,2019年11月,中方援助的4000套太陽能光伏系統和LED燈抵達瓜達爾港,切實解決了當地許多家庭的用電和照明問題,得到民眾高度歡迎。
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在能源消費總量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在加快用能方式變革,近年來,中國能源結構持續大幅優化改善,清潔低碳化進程不斷加快。
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從塞北大漠到嶺南大地,我國風電與光伏產業走出了“上山下海”的“拓荒”之路。尤其是中國“3060”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在
政策引導和
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全國光伏、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風電、光伏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從2014年的16.9%上升到2021年的25.5%,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以上。中國特高壓技術、新能源、電動汽車和智能控制技術大多處于全球并跑或領跑地位。
在各國能源界人士看來,在過去幾年,中國在實現其宏偉目標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進步,為其他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中國強大的制造業也為全球新型能源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綠色能源造福亞洲各國,哈薩克斯坦札納塔斯風電項目正是有力注腳。自2021年6月20日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以來,截至2022年11月底,項目累計發電超7.05億千瓦時,相當于當地4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相比同等容量的火力發電,風電場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2.7萬噸。
類似的綠色故事還在不同國度上演。在越南,國家電投開發建設的永好光伏、西原風電、達農風電、平順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助力越南政府實現“綠色增長”目標;在緬甸,國家電投建成投運的小其培電站為緬北千家萬戶輸送綠色電力,保障了緬北40萬人的日常用電所需,為緬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圓桌峰會上,國家電投董事、工委主任栗寶卿給出了一組亮眼的數據:截至2022年10月底,國家電投電力總裝機突破2億千瓦,光伏、新能源、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均居全球首位。
緬甸小其培電站廠房全貌
土耳其阿德亞曼光伏項目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以下簡稱“中國華電”)茍偉在圓桌峰會上介紹,為進一步落實綠色低碳發展要求,中國華電的境外項目發展的重點調整為可再生能源,將東南亞作為今后境外投資的主戰場,規劃到2025年末,境外風電、光伏項目裝機達到300萬千瓦。
截至2020年底,中國能建國際項目累計簽約超7000億元人民幣;在2017-2021年,中國電建新簽海外新能源總承包合同突破330億美元……數字背后,是樹起的一架架風機,播種的一片片“太陽”,輸送綠色清潔能源,更見證著中國綠色技術、綠色方案持續造福共建亞洲民眾,為全球減碳目標貢獻堅實力量。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眾眼中,中國企業不僅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中國工程師們帶來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高標準和新理念,還讓自己生活更加現代便利、家鄉更加清潔美麗。
國際合作推動家園更綠更智慧
在沙特紅海新城,即將建起一座迄今全球最大規模離網型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及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沙特紅海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由光伏發電、儲能、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理、制冷、數據中心、智能電網等系統構成。這個由中國能源企業國家電投參股的項目是沙特“2030愿景”下紅海新城項目的專項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一季度商運。
國家電投沙特紅海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如果說中國能源企業直接開發新能源項目是為亞洲注入綠色動力,那么分享智慧能源技術就是為全球能源發展貢獻更加精彩多元的中國方案和實踐樣本。
亞太地區清潔能源的發展面臨多項挑戰,尤其是隨著新能源裝機增加,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在發展清潔能源與能源數字化雙輪驅動下,以綜合智慧能源、綜合智慧零碳電廠、清潔制冷供暖等更為先進的零碳技術解決方案推動綠色轉型。而將智慧用能、能源互聯網理念融入其中,智慧化的能源互聯網,使用能更智慧、更高效。
國家電投牽頭研發的綜合智慧能源管控與服務平臺——“天樞一號”已經在國內得到應用。以“天樞一號”為核心,實現了能源網與政務網、社群網的互聯互通,讓數據“跑”起來,實現了綜合能源智慧化管理。中國華電在國內同類型企業中首次發布集團級數字化戰略——“數字華電”規劃,積極推進數字電廠建設,并將國內成熟技術充分應用到境外項目上,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海外項目全產業流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諸多挑戰,靠各自為戰、單槍匹馬不可能成功,正因如此,需要亞洲乃至全球各國相互借力、齊心協力,共同下好一盤棋。
在2022亞洲綠色低碳發展圓桌峰會上,各國聯合發起《建設綠色低碳地球——亞洲綠色低碳發展倡議書》,共同呼吁廣泛凝聚“綠色低碳地球”共識,分享交流清潔能源技術,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原則,推動亞洲及世界各國之間能源合作。
國際能源合作,不只在亞洲,更應放眼全球。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多變,新形勢下,國際能源合作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路徑,積極挖掘綠色低碳合作潛力,越來越多清潔能源技術與經驗在國家間、企業間、民間不同層次開啟交流分享。2022年12月18日,國家電投與西門子能源聯合發布《中國縣域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發展報告》,首次就縣域地區能源轉型開展中德兩國實踐的比較分析,并系統提出中國縣域能源轉型發展思路,對推動我國縣域綠色低碳能源發展,拓展全球能源企業合作新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千年絲路,駝鈴相聞,舟楫相望;今朝,綠色大潮在東方涌起,以“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國建設”為特征的整體解決方案與創新合作模式日漸成熟,推動了一個個國家與地區能源基礎設施發展、能源綠色轉型、生活生產方式可持續,讓亞洲乃至世界大家庭的家園“綠意”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