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行業的很多
節能減排降碳項目本身收益明確,現金流充裕,是金融機構眼中的好項目。鋼企仔細做好對接工作,就一定能夠用好、用足綠色金融為其提供的服務和支持。”在12月9日召開的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現場啟動會上,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委員會專職委員盧漢文在講話時,明確指出了綠色金融與鋼鐵行業實施
節能減排降碳項目之間的關系,詳細闡述了什么是綠色金融、鋼鐵行業在“雙碳”目標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及鋼鐵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降碳項目與綠色金融對接需要做好的5項重點工作。
盧漢文表示,綠色金融是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
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資、項目運營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
碳基金等金融工具和相關
政策支持經濟向綠色化轉型的制度安排。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發布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其中劃分了六大類,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升級、綠色服務。鋼鐵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等都包括在上述目錄中。
盧漢文指出,在“雙碳”目標下,鋼鐵行業要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等項目,仍面臨一些困難。例如,企業“包袱”重、資產負債率高(重點企業資產負債率已由5年前的70%左右降至62.27%)、產能壓減任務重、減排約束壓力大、技改資金投入大、融資渠道不暢、企業盈利能力弱等。
“部分鋼企在‘雙碳’目標面前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今年,鋼鐵行業的盈利情況不是很理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月—6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45759.7億元,同比下降3.6%;營業成本為43326.5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利潤總額826.1億元,同比下降68.7%。今年上半年,一些典型的上市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為60%左右。其他集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大部分為60%以上,有的甚至高于70%。鋼企的財務壓力比較大,無論是發債還是找銀行融資都比較困難。”他講道,“當然也不乏機遇。鋼鐵行業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強大的科研創新能力、規模巨大的國內
市場、有力的國家政策支持,此外,很多節能減排降碳技術改造項目的經濟效益也比較可觀。”
盧漢文表示,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超低排放改造,沒有資金支持,任何項目建設都無法落地。為此,他建議,鋼鐵行業實現節能減排降碳項目與綠色金融的對接需要做好以下5項重點工作:
一是要構造一個好的項目或項目包。“很多企業關注的重點是資金如何落實,但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資金雖然重要但不是首要的,關鍵還是要看一個項目的建設運營有投入有產出、經濟效益有保障、良性運營、可持續發展。”他解釋道,“如何去構造一個好的項目?簡單來說,就是需要整個項目的投入和產出比相對可觀。一個項目或一個項目包的投入產出收益在一般情況下不能低于6%~7%(不同行業、不同項目、不同主體不盡相同)。這可以是一個獨立清晰的技改項目,可以是生產線的上下游項目組合,也可以是有收益和無收益組合構成一個項目,以確保項目整體的收益率較高。收益率越高,項目越有吸引力。”
二是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報告。盧漢文表示,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投入產出效益分析(內部收益率)、資金構成建議、項目建成與運營風險分析,其對于一個項目能否成功與綠色金融對接至關重要。
三是確保用地、環評等前期手續完備。
四是落實投資主體、建設主體、運營主體。如果企業自身實力弱、資產負債率高、項目建設力量不足、運維經驗少,可以引入合作伙伴,構造穩定可行的合作模式。
五是落實項目資金。在確保資金能夠到位的前提下,降低(融資)資金成本,提高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同時,鋼企也要用好財政、金融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融資手段,了解金融機構的關注點和風險偏好,做好引資和融資申請。
最后,盧漢文表示,金融機構與企業是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金融機構對客戶的融資申請要做好盡職調查、合作談判、企業信用評級等一系列工作。授權評審報告就是金融機構在盡職調查的基礎上完成的,是對企業授信、企業貸款申請的論證分析報告,主要包括項目背景、項目意義、借款人分析、股東分析、項目評審和行業分析等。這些要素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得到銀行的貸款批準。“當然,企業的實力、項目的好壞也決定了其能否與金融機構順利合作。”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