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船舶業積極探索降碳路徑

2022-12-14 14:57 來源: 中國能源報 |作者: 林水靜

船舶業在船舶設計優化、船舶動力能源變革、系統性降碳等方面積極探索,尋找多種降碳路徑。

船舶能效指數(EEXI)與碳排放強度指數(CII)即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給船舶行業帶來不小壓力。在低碳轉型成為船舶行業主旋律的背景下,當前船舶業都有哪些降碳方式?上述兩項指標的實施又會對船舶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綠色動力是首選

“針對船齡較大的老船,已無必要進行大范圍改造,短期內可直接通過降速等運營手段降碳;對于還有改裝價值的船舶,加裝風帆助力、氣泡減阻等裝置,可減小阻力、增大功率,實現節能;對于新造船,可從設計層面就開始考慮以綠色動力為主?!敝袊肮I行業協會統計信息工作部副主任曹博表示。

根據今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優先發展綠色動力技術,首先要積極穩妥發展LNG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推動甲醇、氫等動力技術應用?!皬闹卸唐诳?,LNG是目前商業應用和操作層面都最為可行的替代燃料,已經成為當前市場新訂造船舶替代燃料的主力。”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教授駱曉表示。

不過,要實現國際海事組織最新公約附則提出的海運碳強度在2025年下降70%,2030年下降40%的目標,僅能實現20%減碳效果的LNG顯然不能滿足要求。

“為了滿足新的減排要求,面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需要,未來的解決方案也應是多樣化的。如綠色甲醇、氨燃料,甚至是氫燃料電池等。”曹博表示,“全球新接的船舶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市場份額(按運力計)從2021年的30%升至2022年10月的56%。目前,綠色動力仍以LNG與傳統燃料的雙燃料動力居多,手持訂單中數量達到904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甲醇動力船舶明顯增多,已有41艘新造船采用甲醇動力,使甲醇動力船舶的在建數量達到61艘。另外,在建船舶中還有57艘船舶預留了甲醇燃料改裝設計。”

此外,駱曉還表示,除了部門內部的船舶設計優化、船舶動力能源變革外,還要注重系統性降碳。“根據國際經驗,運營組織優化,發展與當地產業、通航條件相適應的先進高效的運輸組織方式,也可有效提升運輸效率,降低能耗。”

關注新標準影響

為實現國際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目標,2021年6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76屆會議審議通過了《MARPOL公約》附則VI的修正案,對國際航行船舶提出了技術能效指數(EEXI)限值要求和營運船舶碳強度(CII)評級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不滿足EEXI要求的船舶,船東可通過降速航行以及技術改造滿足要求。相對來說,CII評級的影響更具不確定性。

據了解,CII評級每年進行1次,能效表現為A級優到E級差,船舶將獲得能效標簽,評級為E或連續3年評級為D的船舶,除了按要求制定糾正計劃并按計劃實施外,還可能導致更多的港口國檢查,降低船舶市場競爭力,增加船公司管理成本。因此,船公司需要加強船舶營運管理、優化航速與貨物管理,爭取船舶每年的CII評級在D級以上。

曹博表示,CII指數雖有分級規則,但獎懲機制尚未明確,該指數對航運業的最終影響還需評估,船舶行業也在積極關注。

需考慮全生命周期降碳

駱曉表示,目前國內船舶降碳一方面缺乏中長期目標及路線圖,另一方面市場激勵措施不健全。“我國雖已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但尚未制定船舶行業的具體減排目標和戰略,存在排放底數不清、減排目標不明、控制措施不準的問題,‘國際—國家—地方’本土化路線圖不夠清晰,整體布局仍需進一步整合。此外,減排技術的應用會增加船舶的建造或改造成本,而使用岸電、能效管理等則會增加船方的營運和管理負擔,從而拉高營運成本,削弱了船方參與減排的積極性。目前我國船舶減排主要以強制性措施為主,還缺乏基于市場化的減排措施,船方參與積極性不高?!?/div>

對此,駱曉建議,應建立相關的跨行業協會,提出各方問題,滿足各方需求。同時,用政策、行業規定來促進行業體系發展。比如,行業內部建設MRV系統、碳普惠機制的設計等。

曹博則表示,一要抓住綠色轉型機遇,實現核心技術與裝備創新突破。二要創造與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新技術與產品的工程實踐與產品迭代。三要聯合上下游,做好全產業鏈綠色減排。四是希望政府繼續出臺支持、引導、保障船舶行業綠色轉型的相關政策。“不僅要做好船舶產品的降碳,也要做好整個產業鏈的減碳。比如,生產環節是否綠色、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碳排放量情況等?!?/div>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