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我省日前已印發《關于深化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若干措施(試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實施,進一步深化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改革。
建立存證報告制度。自2022年起,對發電、
鋼鐵、
石化、
化工、
建材、
造紙等重點行業企業實行月度
碳排放臺賬信息化存證和年度碳排放核算報告制度;統籌碳排放和排污許可管理,將發電、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信息登入企業排污許可證,實行年度動態更新。2022年制定并發布鋼鐵行業碳排放基準值,2023年制定并發布
水泥、
玻璃、石化、化工等行業碳排放基準值,形成較為科學完善的碳排放基準值體系。
加強降碳產品開發和價值轉化。加快拓展降碳產品開發領域,從林業、濕地等生態固碳領域逐步向超低能耗建筑、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領域延伸。創新開發模式,鼓勵生態修復治理與降碳產品開發有機融合,支持在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基地等因地制宜開發降碳產品。
推動碳
減排量資產化。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
市場導向的
碳減排項目開發機制,推進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和環保績效創A,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與推廣應用,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建設,鼓勵企業主動開發碳減排項目。建立健全碳減排量化核算體系,在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減排量評估,對企業低于年度基準排放部分碳排放量,以及實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改造和環保績效創A等產生的碳減排量進行核定,并在全省碳排放綜合管理平臺建立碳減排項目數據庫進行登記。探索資產化實現路徑,研究制定碳減排資產認定、登記和管理規范,建立以減排量為基礎的碳資產量化標準,引進權威
第三方機構,采用國際通用的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碳減排量開展資產化認定。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開展以碳減排資產為抵質押標的物的金融業務,推動企業碳減排資產價值實現。
我省將優化信貸審批流程,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鼓勵設立低碳轉型基金、降碳產品開發基金等,探索創新碳期貨、碳期權、碳托管、碳回購等金融
衍生品,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開展綠色保險創新,開發生態系統
碳匯保險等保險形式。同時,不斷健全完善碳排放綜合監管平臺,構建碳賬戶管理體系,提升支撐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