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億件快遞包裹,是今年“雙十一”交出的物流成績單。在投遞速度、智能配送等方面,特別是送貨上門和綠色回收兩大快遞的“硬骨頭”,各大物流企業取得不小的進步。
快遞更快了,是今年不少人對“雙十一”的直觀感受。很多人付完尾款第二天想反悔,結果快遞已經配送到站,就這樣,“退款”被頂上了微博熱搜。再來看看各大物流企業的“雙十一”首單:支付尾款18分鐘后,中通第一單送進
江西省南昌市朱坊村的用戶家中,韻達第一單耗時52分鐘送達,申通第一單用時9分鐘,京東同樣也是9分鐘……
同時,電商平臺巧借“預售”等時間差,利用大數據將預售訂單提前下沉至距離消費者較近的分撥中心或末端站點。菜鳥供應鏈今年在個別地區試行預售極速達夜間派送,用戶付完尾款后,附近站點立即處理,最快當晚就能送貨上門。
為了留住存量用戶,物流企業也逐漸認識到送貨上門的必要性。近幾個月以來,菜鳥、順豐、申通等都將送貨上門列為重點工作,還出臺了相關獎勵措施。9月5日,順豐宣布在全國50個主要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門,承諾必賠付”的承諾。“雙十一”期間,菜鳥通過自營物流菜鳥直送、加盟式的菜鳥驛站以及聯合快遞公司等多種方式加大送貨上門力度,還在分撥中心、配送站和驛站增加10萬短期用工人員;申通快遞與電商平臺合作在上海、杭州等30個城市推出按需配送服務:消費者在平臺下單時可選擇收貨方式,申通將按照要求送貨上門讓用戶簽收。
物流企業如此積極推行送貨上門,背后也是一筆經濟賬。菜鳥CEO萬霖分享了一組數據:“菜鳥直送成為用戶選天貓的Top 3的理由,體驗過菜鳥直送‘不上必賠’的消費者,復購率提高30%以上。”
除了消費數據和趨勢等“戰報”外,今年不少電商平臺新增“綠色成績單”。有了消費者、商家、快遞員以及減碳平臺的參與,今年“雙十一”或成為全民減碳參與度最高的一屆。日前,國家郵政局已明確綠色快遞的時間表:到2025年底,全國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因此物流企業不得不在3年內加速“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