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局將在本周為設立國際
碳信用注冊處進行招標,以記錄和追蹤企業用來抵消
碳排放量的碳信用。
國會星期二(11月8日)對碳定價(修正)法案進行二讀。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總結辯論時,宣布為成立國際碳信用注冊處(International Carbon Credits Registry)招標的消息。
傅海燕說,一旦成立之后,作為一個記錄系統,碳信用注冊處會記錄和追蹤那些須繳納碳稅的的企業,所使用的碳信用。這個注冊處會是我國國際碳信用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說,新加坡的國際碳信用框架會參照國際
航空碳抵消和
減排計劃(簡稱CORSIA)的一些標準,以制定一套完善的評估標準。這包括確保企業的減排量,必須高于“業務如常”的水平,以及他們的減排成果須能持久。
此外,政府也會公布一個清單,列出獲認可的國際碳信用,包括這些碳信用來自哪個國家、項目,以及使用的方式,以讓企業和公眾更清楚政府設下的合格標準。
新加坡于2019年推出碳稅,目前每公噸5元的稅額會維持至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調高到每公噸25元;2026年和2027年漲至45元;預計2030年上升到50元至80元。
碳稅后年上調后,須繳稅的企業可從國際
市場購買高質量的碳信用,來抵消最多5%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