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上海
節能降排再創新高。去年,上海實現節能服務總收入420.27億元,同比增長8.5%,從業人員規模達5.5萬人。在上海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協會會員企業中,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占比達40.7%,上市儲備企業有3至5家。此外,節能服務“上海品牌”正在“外移”,本地項目服務收入占比已降至43.6%,項目向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孟加拉國、坦桑尼亞、埃及等國的拓展持續增加。這是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22年上海節能服務產業峰會暨“雙碳”目標下創新服務發展
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上海單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和單位GDP能耗累計降幅均超過50%。步入“十四五”,上海節能降排工作也進入改革“深水區”,要從過去單純節能改造變為更精益的“摳細節”——寶鋼節能總工程師曹先常透露,在傳統
冶金工藝中以氫代碳的“寶鋼富氫碳循環高爐”已開啟第三階段工業實驗,“高爐煤氣中還有25%的二氧化碳,若能提前分離出來,循環效果更佳,但必須先解決分離后二氧化碳的用處和出路。同樣,在煉鋼環節,鋼渣中含有游離氧化鈣,以前多使用水加氧化鈣來安定化,現在我們探索用二氧化碳加氧化鈣來固化二氧化碳。”中鈺能源則把自己定義為“充熱寶”,熱衷做鋼廠、藥廠等余廢熱回收,用專門的儲能技術,通過移動供熱車方式運往用能客戶端,實現雙向節能。公司已與閔行華電簽約,閔行華電的余熱可為25萬平方米12小時供熱。該回收方案解決了一大痛點,即不必增加余熱產生方的自來水指標。
據介紹,上海始終是全國節能服務創新策源地,從設立合同能源管理指導委員會、出臺合同能源管理
政策,到實施新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能源托管服務、智慧節能、公共機構集中統一合同能源管理等,均為全國首創。市經信委節能和綜合利用處透露,下一步,上海將致力于向數字化、智能化要節降效益。如原來的能源系統服務供應商能譽科技,現已向能源系統數字化運營商轉變,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擬能耗仿真,服務于恒邦藥業、天合光能等大客戶,先幫客戶算出能耗,再提供節降方案并承諾達標。又如優也科技,將
鋼鐵、煤炭、
水泥、焦化、發電等能源成本占比高達40%的流程工業作為主戰場,為上海大型火電企業上電漕涇發電廠的兩臺百萬機組做數字化能效分析診斷,可實現近10萬噸的二氧化碳
減排。針對能耗大戶
造紙企業有著超復雜的耦合熱力系統,優也科技通過工藝建模和大數據分析,找到每個鍋爐和汽輪機的工況特性,進行整體節能優化,造紙企業一年有望實現1.4%的節降。
根據規劃,上海市“十四五”資源節約目標中,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為14%,目前上海已將指標分解至各區、園區以及27個工業和通信業控股集團公司。同時,綠色低碳產業作為上海新賽道,規劃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