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的通過使高耗能產品貿易面臨極大挑戰。借助大國關稅模型,從局部均衡分析的視角分析得出碳關稅的征收將導致高耗能產品的世界
市場價格下降,貿易量萎縮,高耗能產品出口國遭受凈福利損失。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貿易大國應該積極推動自主創新,發展低碳經濟;充分利用
CDM機制,爭取
節能減排資金和技術;積極開展環境外交,參與
碳排放規則的制定。
隨著全球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挑戰。氣象專家指出:全球變暖是極端天氣頻發的主要原因。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早在1992年聯合國大會就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從2008年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在此次大會上,歐盟等國重提碳關稅,成為多方博弈的焦點。而早在2006年,法國就提出針對未遵守《京都議定書》的國家征收懲罰性碳關稅的建議。2009年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也通過了《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授權美國政府自2020年起,對未達到碳排放標準的外國產品征收“碳關稅”。
所謂碳關稅,是指對進口的高耗能產品(如鋁、
鋼鐵、
水泥和一些
化工產品)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屬于“邊境調節稅”的一部分。中美兩國是全球排名前兩位的碳排放國,在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中,機電、
建材、化工、鋼鐵、塑料制品等傳統高耗能產品占據了中國出口商品一半以上的比重。如果美國開征碳關稅,將會形成阻礙中國高耗能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