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探訪西雙版納“消碳莊園”:果木替代橡膠、探索養蜂防象

2022-9-26 14:03 來源: 界面新聞

  這里生活著34戶居民,實踐著人與自然、動物和諧共處的生活模式,并在保護自然的同時,幫助居民發展。

  倒淌箐村的附近就是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是亞洲象最主要的活動核心區域。圖片來源太古可口可樂

  八月底,西雙版納的暑氣還未消散,雨下一陣停一陣,大巴車沿著山路盤旋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了這座四面環山的村莊——倒淌箐村。倒淌箐村隸屬于勐養鎮大河邊村委會,坐落于西雙版納的南部,在這里生活著34戶居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為了保護瀕危物種,他們作為生態移民從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搬遷出來,生活至今。

  在倒淌箐村的附近就是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這里是亞洲象最主要的活動核心區域之一,至少生活著80頭以上的大象。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云南代表處首席代表曹大藩介紹道,活動開展期間(8月下旬)在倒淌箐社區直徑5公里范圍之內,至少有23頭大象,并且數量日漸增多。

  與此同時,這給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曹大藩告訴記者,之前也許大象需要18小時的時間覓食,然而隨著大象數量增多,人象距離漸近,現如今,部分大象因為取食農作物,覓食時間縮短到了4、5個小時,“并且農田里的作物比草根和樹皮都更美味和具有營養。”

  過去一段時間,西雙版納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依靠橡膠和茶葉。種植橡膠并不是一件輕松事。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錫炎告訴記者,雖然橡膠屬于熱帶雨林的原生物種,但西雙版納原本沒有橡膠,為了發展橡膠工業當地才開始引進,過去的幾十年,當地成片種植橡膠,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因為是晚間作業,我們去割膠的時候需要帶頭燈,可能是燈射出來的光燙,時間久了頭就有點暈,但如果頭燈不亮的話又看不到,太亮的話又刺眼。”張江美,是倒淌箐村的一個村民,在倒淌箐還依賴橡膠時,她常常夜晚出去割膠。橡膠樹的樹皮里分布著很多制造膠乳的乳管,想要膠乳流動得快且多,就需要低溫度和高濕度,因此凌晨是一天中最合適的時間。

  張錫炎告訴記者,割膠長期打破人的正常作息,對人體健康有著很不利的影響。凌晨時,人的抵抗力下降,但同時還需要戴著頭燈聚精會神割膠,現在割膠的村民,在50歲左右已經明顯感覺到視力下降。

  去年8月,太古可口可樂、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以及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聯合發起了“消碳莊園——亞洲象保護核心社區生態發展項目”(下文簡稱“消碳莊園項目”),該項目的選址就位于倒淌箐村。

  在選址時,這個項目經過了多方考慮。由于當地發展因為亞洲象的活動而受到限制,經濟收入有限。而自倒淌箐村村民從保護區核心區搬遷出來后,周邊的農田和林地已經被其他村村民所有,由于土地面積有限,他們的農業種植受到了制約,經濟生產還是依賴橡膠,然而橡膠價格在近幾年出現下跌,這對他們的收入也造成了打擊。

  “另外,由于大象會造成經濟損失,其他村子的村民對大象抱有一定敵意,但倒淌箐的村民們不一樣,因為他們以前就生活在保護區里,和大象有著長時間的接觸,對大象的習性也比較了解,態度會更加平和,我們就選擇了倒淌箐這個村子作為項目社區。”曹大藩介紹道。他還表示,人象沖突的形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有人說要為保護大象貢獻力量,不應該侵占他們的棲息地,要減少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但對當地老百姓來說,他們要生存和發展。“如何在進與退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很難的。”

  5月份的一天,大象就曾踏入過倒淌箐村。倒淌箐村周圍的電線桿上,都安裝了太陽能板和喇叭,這是保護區架設的亞洲象防范的聲光預警系統,廣播和燈光會提示村民哪個區域有大象,村民可以通過這些信息知道亞洲象的活動情況,從而調整自己的出行時間路線,很大概率上減少遭襲的風險。

  保障村民人身安全的同時,消碳莊園通過鼓勵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幫助村民提高了收入。結合當地的生態與作物消碳能力,項目發起方選定了適宜當地氣候的芒果、澳洲堅果等替代經濟作物,替換了230畝的橡膠林。根據廣州賽寶的碳匯測算,目前230畝的果木每年大概會實現70噸的減碳效果。一年時間過去,在消碳莊園項目中,果樹替代橡膠的工作已經完成,西雙版納熱帶作物研究所的專家也會定期來這里對村民進行培訓。

  在種植的過程中,村民也會根據自身的技術掌握程度選擇作物,種類并不固定。沒有辦法掌控市場,他們就努力去適應市場,種植類型隨著每年每季作物價格的改變而調整。除了橡膠,我們還有堅果,還有芒果,還有菠蘿蜜,不可能同一時間段所有的作物都遭受到價格打擊。

  果樹替代橡膠區域還分布著成片的玉米地,目的是為了保持水土。“消碳莊園”的主要目的是抵消一部分碳排放,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豐富地表覆蓋物,這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在果樹還比較小的時候,如果地表植被少,水土流失會比較嚴重,當地村民就在果園地里套種一些適宜的短期作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地表的水土流失。曹大藩介紹。

  在堅果的收成上,去年勐養鎮新建了此區域最大的一個堅果初加工廠,堅果在產出之后就可以直接送去廠里進行加工。

  養蜂產業也是消碳莊園項目的一部分,但它并沒有完全產業化,而是農戶日常生活生產中的補充。比起種植橡膠,養蜂要輕松許多。曹大藩介紹道,養蜂十天內只需要兩到三次的管護,按一家擁有十箱蜂箱計算,每次管護需要的時間在2小時之內。蜂群狀態好的情況下,一個蜂箱可以產蜜15-20公斤,企業的保底收購價是50塊錢一公斤,一個蜂箱產量好的話可以給村民帶來750-1000元的收益。

  養蜂也給村民帶來了生活上的變量。在村落里不同的蜂箱上,鋪蓋著不同的設備,有的是樹枝,有的是鋁膜板。有些村民不常上網,就因地制宜地拿樹葉和樹枝放在蜂箱上遮蔽風雨。王少寬是村莊里的年輕人,也是“養蜂1組”的組長,他常常上網學習養蜂知識,還會和網絡上的養蜂博主互動交流,因此,他有著最齊全的養蜂設備,工具和蜂巢板也是用最好的。

  “養蜂防象”是當時項目發起方的另一個用意。曹大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蜂防象”在非洲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實踐成效,然而在亞洲地區,泰國、印度以及斯里蘭卡,雖然都做過一些嘗試,但成功率很低。“通過前面一年時間的調研,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針對本地的養蜂防象方法論,希望能在今年或明年推動實驗落地,如果成功率較高,就會考慮和當地政府與保護部門合作推廣。”

  倒淌箐村里還安裝著一個裝機量為16KW的光伏發電板。光伏發電板產生的電力除供給村民使用外,余電已經完成并網。

  雖然名為“消碳莊園”,但是從人象相處和對村民的影響上看,它似乎已經超出了消碳的范圍,而是探索農業生產社區如何與自然達到共存。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北京代表處項目主任馬晨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跟生活在城里的人比起來,村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非常低碳了,同時把他們已有的生活方式進行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太古可口可樂表示,到2025年,其計劃在全國陸續打造5座“消碳莊園”。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