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對
碳匯工作都非常重視,建立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是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工作,將為我國參與氣候談判、制定宏觀
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掌握氣候變化談判的主動權。
前幾年,全國已開展了20多個省、區、市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試點,加上今年的10個,已覆蓋全國。為認真落實2013年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啟動會精神,加快推進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
山東省作為今年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試點省之一,開展了森林碳匯專項調查,這一探索和實踐對完善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立山東省自身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省林業監測規劃院副院長張偉在發布會上披露,林業碳匯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最經濟、最現實的手段,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有效途徑。通過技術改造實行
減排二氧化碳,每噸的成本一般約要100美元;而通過林業碳匯,每噸的成本大概10美元。而作為交易對象,林業碳匯相對其他
碳減排方法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效果真實可見。
相比于一些所謂低碳工業項目在生產過程中排放新的二氧化碳,林業碳匯是實實在在地吸碳。
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采取具體措施增加森林碳匯功能,力爭到2015年,林業碳庫總碳儲量增加到1.4億多噸,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總量達到5.3億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