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為人類生命提供必不可少的能量。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尤其對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我國農業人口多,資源壓力大,地域類型復雜、各地氣候差異明顯等特點,使我國農業成為氣候變化影響最敏感的領域之一。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氣候事件等因素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季節對糧食生產有不同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的不利影響
1. 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地表溫度上升會增加農作物的呼吸消耗,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導致作物籽粒灌漿不充分,較高的溫度還可能加快農作物的生育進程,甚至中斷或終止作物的正常生育過程,嚴重影響著作物的產量。同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大氣溫度升高,從而帶來的作物病、蟲、草害的增加也直接影響到作物健康良性的生長。
2.影響農作物生長環境
氣候變化促使地表溫度升高,從而導致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升,加速了土壤有機質和氮的流失,造成土壤退化、侵蝕、鹽漬化的現象時有發生,削弱了農業生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區域熱量條件的改變影響著全球水循環過程,改變了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格局,增加了洪澇、干旱等降水極端事件的發生。同時,全球氣候的極端變化引發的低溫冷害、熱害等氣候災害也時有發生。
3. 影響農作物種植規律
全球的氣候變化加快了部分受影響區域內原有作物的生育進程,縮短了生育期,減弱了抵御氣候波動的能力。特別是我國華東地區的大麥、小麥和油菜等作物,該地區種植的作物品種大多是早熟品種,隨著冬季氣候的變暖,作物越冬期也相應的縮短,作物返青拔節的時間也隨著氣候的變暖而提前,從而減弱了植株的抗寒能力,造成了作物更易遭受凍害的侵襲,作物產量受到嚴重損害,這為我國種植制度的調整提出新挑戰。
據悉,2014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原文有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