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波士頓咨詢公司)與極飛科技20日在線上召開《通往農業
碳中和之路》報告發布會,該報告整合了大量數字化農場管理經驗,通過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于大規模農業生產場景的實證研究,核算出不同科技實踐在農業
減排固碳方面的效用。
報告聚焦農業面臨的獨特碳中和挑戰和發展機遇,梳理了農業活動產生溫室氣體的七大主要排放源、核算溫室氣體排放的四大關鍵步驟、助力農業凈零轉型的四大舉措以及農業科技未來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
報告稱,農業既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受害者,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農業減排刻不容緩。由于農業和林業活動以及土地利用的變化而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如果考慮到食品生產價值鏈中儲存、
運輸、包裝、加工、銷售和消費等環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則該比例會進一步上升至21%—37%。
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日益緊迫,各國也開始加快凈零轉型的行動步伐,給予農業減排更多關注。其中,中國承諾力爭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由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強調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包括推進農村用能低碳轉型,推廣電動環保農業機械,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在農業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報告認為,農業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路口,這次科技革命將主要由大數據分析、萬物互聯以及自動化三種底層技術力量推動。在這三項技術支撐下,如農業無人機與機器人、衛星圖像工具、土壤傳感器以及其他新興農業技術解決方案正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進一步提升產量、提高效率并幫助建立可持續和高韌性的農業。今天,在整個農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上都能看到科技創新,從播種到收獲,全流程幫助農戶減少資源消耗。
報告作者之一,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亞太區及中國區負責人、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阮芳表示:“受到快速增長的
市場潛力的吸引,以傳統農業巨頭、農業科技企業與IT公司等為代表的行業玩家開始入局農業科技市場,開發自己的科技解決方案,未來市場競爭會日趨激烈。”
報告總結了科技助力農業凈零轉型的四大舉措:減少化石燃料消耗、減少農業化學品投入、推動秸稈科學還田、幫助優化農事決策。報告也提醒,要加速農業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速度,仍需要解決農業科技應用條件、農民積極性與
政策環境三大挑戰。
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龔槚欽表示:“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業低碳轉型還面臨著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挑戰,單靠技術手段難以解決。政府、科技企業與農業生產經營者需要形成合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農業自動化設備,并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推進農場數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