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發布 《綠色云端2022》報告 (以下簡稱 “報告”),對國內24家領先互聯網云服務與數據中心企業的
碳中和表現進行排名。
報告發現,雖然多家頭部企業在2030年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道路上有所進展,企業綠色
電力消納總量大幅提升,但行業整體綠色電力消納比例仍然較低,且全供應鏈碳中和行動仍然滯后。
騰訊、萬國數據表現亮眼
作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座,互聯網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正成為落實碳中和戰略重要的推動力。過去一年,政府層面針對數據中心
節能減碳頒布多項
政策指引,如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
在更明確的政策指引和更暢通的電力交易機制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在過去一年加速布局碳中和。報告數據顯示,8家企業承諾在2030年及以前實現運營范圍內碳中和目標,分別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秦淮數據、萬國數據、世紀互聯、博浩數據、奧飛數據。十家企業開始探索在數據中心配套新能源與儲能設施,推動用能側乃至電網的綠色低碳發展。如世紀互聯在廣東數據中心部署了分布式光伏加儲能項目,參與當地需求側響應。
報告排名顯示,騰訊蟬聯互聯網云服務企業首位,因其信息披露全面、碳中和目標完善以及綠色電力交易總量較大而獲得較高評分。阿里巴巴、百度分獲2、3名,字節跳動僅位列第7,落后于第一梯隊,主要因其未公開披露碳中和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實質性目標,也未披露關鍵環境信息。
數據中心企業中,萬國數據憑借在綠色電力消納與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積極進展從去年的第6位躍升至第1名,秦淮數據、世紀互聯分列2、3名。
“互聯網科技行業已經涌現出一批以騰訊與萬國數據為首的企業,大步邁向2030年自身運營碳中和與100%可再生能源。相較之下,欲做中國 ‘第4朵云’,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競爭云服務
市場的字節跳動卻未公開披露實質性目標,行動有所落后。我們期待字節跳動超越行業步伐,積極邁向2030年全供應鏈碳中和。”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呂歆分析。
在中國經濟低碳轉型的大方向與 “雙碳”目標明確的前提下,互聯網數據中心企業作為用電大戶,正面臨著能耗與碳排放的雙重合規要求。
報告發現,互聯網科技企業碳中和行動步伐加快,8家企業將自身運營的碳中和目標設在2030年及以前,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秦淮數據、萬國數據、世紀互聯、博浩數據、奧飛數據。寶信軟件提出2023年實現碳達峰,2035年實現減碳30%,2050年實現碳中和。此外,華為、京東、中國移動等7家企業設立了不同程度的碳
減排目標 (總量/強度),騰訊、百度、萬國數據等9家企業設立了數據中心PUE目標。
不過,企業在減排的行動力度仍顯不足。截至目前,僅騰訊承諾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阿里巴巴云計算業務不晚于2030年實現碳中和,其余22家企業尚未公開設立碳中和目標與規劃。
節能減排實質性舉措上,報告評估的24家互聯網科技企業當中,僅寶信軟件一家企業尚未見公開披露數據中心節能減碳以及能源再利用措施。其余23家企業在數據中心余熱回收、液冷節能、UPS不間斷電源等節能技術上取得一定進展,逐步降低數據中心PUE值,減少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超過四成的企業披露在可再生能源配套儲能設施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以推動數據中心參與削峰填谷與電網調度,加快用戶側綠色低碳轉型。
“目前中國互聯網科技行業碳中和目標設定與全球同行業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企業應盡快設立2030年前運營范圍內的碳中和目標,并進一步提出2030年前覆蓋全價值鏈的碳中和目標,同時設立絕對減排的目標。”報告建議,“在碳中和路徑的選擇上,優先通過直接減排 (采購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實現凈零排放。鼓勵企業參與和支持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但不建議企業依賴購買
碳匯的方式實現碳中和。”
互聯網企業發力可再生能源交易
互聯網科技企業作為用電大戶,其碳排放主要來源于數據中心外購電力。在數據中心節能技術不斷進步的前提下,100%可再生能源被視為行業碳中和的關鍵一步。從政策倡導到市場機制放開,正為中國互聯網科技企業帶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
在中國,企業消納可再生能源的模式主要包括四種,分別是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購買綠證、投資可再生能源電站、市場化采購可再生電力。互聯網科技企業的碳排放源主要集中在數據中心用電所帶來的間接排放,面對數據中心以億為單位的電力消耗,互聯網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可再生能源交易上發力。
2021年9月7日,全國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完成交易電量79.35億千瓦時。在這股綠電采購熱潮中,出現了包括騰訊、萬國數據、秦淮數據在內的多家互聯網科技企業參與交易的身影。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阿里巴巴與秦淮數據公開披露的2021年綠電消納量分別為269GWh與183GWh,分列2021年中國綠電采購買方排行榜第一、第二,而在2022年披露或計劃規模的綠電交易中,騰訊則以502GWh位居榜首。在綠電交易成熟的歐美市場,互聯網科技企業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采購的先鋒力量。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2年前五個月,在全球范圍內,科技企業通過購電協議 (PPA)的形式,簽署了總計6.3GW的清潔能源,占企業PPA總簽約量的64%,其中亞馬遜以5.03GW的采購量位居榜首。
報告發現,互聯網科技行業涌現出一批碳中和先行者。6家企業承諾在2030年及以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分別為騰訊、萬國數據、秦淮數據、世紀互聯、博浩數據和數據港。相較之下,一年半以前僅一家企業提出上述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此外,阿里巴巴、騰訊、秦淮數據等頭部企業在綠色電力消納總量上有所突破,實現了 “億千瓦時”級別大規模綠色電力采購。
與此同時,互聯網科技行業距離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仍有不少差距。根據目前披露信息,僅萬國數據綠色電力消納比例超過30%,其余企業低于10%或未作披露。
“在中國邁向 ‘雙碳’目標的大前提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主動尋求低碳轉型,已經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企業應在自身運營范圍碳中和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碳中和承諾范圍擴展至全供應鏈。同時,我們期待企業在綠色電力消納總量與消納比例兩手發力,真正落實100%可再生能源轉型。”呂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