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低成本減碳效果初現

2022-7-18 15:26 來源: 徐衛星

2022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整整一年。

首次參加“周年考”的全國碳市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去年此時,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上線交易正式啟動,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碳市場覆蓋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45億噸,成為世界上在運行的規模最大碳市場。截至今年7月上旬,全國碳市場實現配額交易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億元,市場配額履約率達到99.5%以上,過半企業參與了交易,近兩個月碳配額交易價格在55元—60元之間。

“運行平穩有序,低成本減碳效果初現”。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在接受中國環境報專訪時對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的情況進行了評價。他認為,對于一個剛剛起步運行的市場來說,有三點值得肯定:一是運行總體平穩有序;二是配額交易價格處于合理的區間;三是配額履約率達到99.5%以上。

10年探索,中國特色碳市場制度是可行的

中國環境報:您如何解讀對全國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的價值和意義?

張希良:第一,實踐證明,經過10年的地方試點和探索,我們所建立起來的中國特色的碳市場制度是可行的。歐美西方國家的碳市場是“基于總量”的碳市場,現階段中國的碳市場是“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基于總量的碳市場要求碳排放總量下降,屬于絕對減排;基于強度的碳市場要求碳排放強度下降,屬于相對減排。

在基于總量的碳市場下,所有企業都要為減排支付成本;在基于強度的碳市場下,只有排放達不到行業排放基準要求的企業才會支付成本。所以,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對企業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影響最小。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和我國現階段“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碳排放控制指導方針是一致的,也是和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相匹配的,比較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

第二,碳市場的低成本減碳機制作用初現。過去一年,過半的發電企業參與了配額交易。賣配額的企業顯然是獲益的,實際上,買配額的企業也是獲益的,與不參與配額交易相比,這些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配額履約。碳市場不僅會促使火力發電企業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也會促使這些企業進行機組結構優化,盡量讓低碳機組多發電、高碳機組少發電。

第三,碳市場為我國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提供一個清晰的碳價格引導信號。這個價格信號能夠為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提供有效的激勵,也會促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創新和投資。

辯證看待碳市場運行初期暴露的一些問題

中國環境報:如何看待第一個履約期暴露的問題?

張希良: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個分階段的和不斷發展完善的長期工程,從過去一年的實踐看,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數據質量就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問題早暴露不是壞事,如果能夠在早期有效解決數據質量問題,壞事就變成了好事,所以也要辯證看待碳市場運行初期暴露的一些問題。

數據質量出現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還是企業缺乏對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問題的認識,沒有把減碳當作一個要負的責任。當然,企業誠信問題、數據質量監管法規不健全、監管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數據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碳市場的碳價不太可能相同中國環境報:全國碳市場碳價的未來走向會怎樣?

張希良:因為不同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不一樣,碳減排目標不一樣,全經濟尺度碳排放的邊際減排成本就會有很大不同,碳市場配額交易價格應該體現全經濟尺度碳排放的邊際減排成本,所以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碳市場的碳價不太可能相同。共同而又區別的責任原則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個基本原則,從堅持這一原則的角度看,不同國家和地區碳市場的碳價也不太可能一樣。

當前,歐盟碳市場的碳價超過了80歐元,美國加州碳市場的碳價不到20美元,都是發達國家里的碳市場,碳價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根據我們團隊的可計算一般均衡經濟模型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碳價水平約為58元/噸,要實現“十四五”國家碳減排目標,有效的激勵碳價水平為68元/噸左右。

全國碳市場建設短期、中期、長期目標是什么?

中國環境報: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那么,全國碳市場規劃設計的總體思路是什么?從短期、中期、長期來說,是否有相應的目標?外界關注的碳市場擴容、碳配額拍賣、引入更多投資者和金融產品在時間點上有沒有具體安排?

張希良:全國碳市場未來走勢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從短期看,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點任務包括:一是要夯實碳市場運行和監管的法律基礎,當務之急是盡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二是健全數據質量監管體系,增強數據監管能力,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是擴大全國碳市場配額交易行業,“十四五”期間,除了發電行業以外,配額交易能夠擴大到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業;四是引入配額有償分配機制,提高配額分配的價格發現功能和增加有效應對價格劇烈變動風險的手段;五是增加交易主體類型,擴大市場參與度。

從中期看,全國碳市場能夠實現對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民航重點排放單位的全覆蓋,有近7000家企業,碳市場管控的排放量占全國總碳排放量的70%左右。隨著電力市場化基本完成,發電行業有相當比例的配額采用有償競賣方式,全國碳市場逐步由基于強度的碳市場向基于總量的碳市場過渡。

除了現貨交易外,也將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逐步引入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碳市場的金融屬性不斷得以發揮。屆時,碳市場低成本減碳的機制作用會得到有效發揮,碳市場在控制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的一個主要政策工具。

從長期看,我國經濟社會將進入深度脫碳階段,碳市場不僅成為我國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的主要抓手,碳市場形成的碳價足以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和投資提供有效的激勵,碳定價機制成為我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的一個基礎性市場機制。

屆時,我國碳市場將發展成為交易主體多元、交易產品多樣、交易價格合理、法律法規健全、監管有力有效的全球樣板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碳市場可能長期并存、互聯互通

中國環境報:地方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如何協調?

張希良:全國碳市場制度設計積極吸收了國外碳市場發展的經驗教訓,但更主要的還是來自對七個國家地方試點碳市場實踐的總結。實際上,七個國家地方試點碳市場建設也是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一部分。

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進程,一部分原來屬于地方試點碳市場的碳排放企業要歸入全國碳市場,但因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碳市場在行業覆蓋范圍和企業排放門檻不盡相同,所以有些地方試點碳市場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地方試點碳市場最大的價值在于先行先試,地方碳市場可以繼續在覆蓋行業、企業納入門檻、配額分配方式、交易主體、交易品種、數據質量控制、監管制度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進一步為全國碳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提供借鑒。

所以說,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碳市場可能是長期并存的。未來,隨著地方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的不斷發展,雙方的兼容性也會越來越高,條件成熟后,完全可以做到全國碳市場和地方碳市場的互聯互通,實現地方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的全面融合。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