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一周年。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億元。然而,對于
碳市場而言,這一成績還不夠亮眼?!斑@一成交額目前還不算高,我國
碳交易市場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a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北京鯨落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磊表示,不過,我國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對比歐盟的碳價走勢,未來我國整體發展速度會比歐洲市場迅速。
累計成交額84.9億元
7月1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會議,會上,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全國碳市場自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成交數據,截至2022年7月15日收盤,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累計成交碳排放配額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億元。
趙英民介紹,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期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而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15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52周、242個交易日,累計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超過重點排放單位總數的一半。
從成交價格看,碳價從48元/噸起步,一度至61.07元/噸,7月1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掛牌協議收盤價報58元/噸,較起始價格上漲10元/噸。而從履約量看,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履約完成率99.5%,順利收官。此外,趙英民表示,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期基本達到預期。
具體來看,相關省市在發展全國碳市場方面均有推進舉措。
當前,全國碳市場即將進入第二個履約期?!跋乱徊?,要以數據質量管理為重點,加快完善制度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碳市場數據質量日常管理機制?!壁w英民表示。
納入行業單一
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規模逐漸擴大,但依然存在諸多
問題與不足。
“發電行業里既掌握著一些碳權、
碳匯,也有碳交易的需求,交易起來水到渠成。同時,碳匯、碳交易等對于此類企業而言,可能并非是完全新興的概念,此前各類活動中,都或多或少地進行過相關探索,這就使它們有更好的經驗積累。這樣,市場上線之后交易起來就更直接。”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表示。
但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累計成交額為84.9億元。對于這個數據,張磊認為不算理想?!俺山涣坎荒芩闶浅煽?,是市場反應,但84.9億元的成交額明顯偏低?!?/div>
王鵬認為,交易量上不去,可能因為有大量的企業、地域在碳匯、碳
排放權的核算、定價、交易方面還沒有完全理解,也暫未明確抓住全國碳市場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而在碳價方面,近兩個月
碳配額交易價格在55-60元之間。對此,張磊表示,碳價波動不大,發展趨勢明顯?!罢w看來,需求量仍比較大,但市場整體指標偏少,惜售態度比較明顯,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div>
尚需多維發力
對于當前全國碳市場所面臨的各類困局,王鵬認為,這是因為全國碳市場仍比較“新”?!叭珖笫袌鼋ㄔO僅一年左右,新事物、新目標、新戰略的提出都需要時間,這樣,政府部門、中央、地方才能慢慢消化;同時,企業也能更改自己的生產戰略、技術、工藝,并進行更好的資源調配;公民自身也能調整生活方式,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興的知識結構。”
在企業方面,王鵬認為,把ESG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立企業之初,就考慮到低碳環保、綠色轉型等問題?!皩⑵淇紤]到成本模型當中去,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碳匯、碳權交易當中去?!?/div>
“后期還需加快企業納入,精細化碳排放數據統計,完善算法,充分發揮市場定價機制?!睆埨诒硎?。
在此方面,今年4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要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明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的重要內容,并提出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
此外,針對行業單一問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介紹,生態環境部已經連續多年開展了
鋼鐵、
有色、
建材、
石化、
化工、
造紙和
航空等高排放行業的碳排放數據前期準備工作,下一步將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
《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預計,完成
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八大行業覆蓋之后,全國碳市場的配額總量有可能會從目前的45億噸擴容到70億噸,覆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左右。
全國碳市場總體設計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曾估算,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后,碳價應不低于
減排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2020-2030年應為7-15美元,2035年時大概上升至25美元,2050年應為115美元。
“歐盟的碳交易市場是2005年開始的,中國的碳交易2021年7月正式開始,累計交易年限剛滿一年,因此,我國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對比歐盟的碳價走勢,未來我國整體發展速度會比歐洲市場迅速?!睆埨诒硎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