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專訪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 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進入“深水區” 亟待進一步探索和升級

2022-7-18 10:15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 宋薇萍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以全國碳交易市場為基礎,上海正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中心。

  作為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運營主體,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有著什么樣的思考和布局?近日,在全國碳市場啟動一周年之際,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推動全國碳市場頂層制度設計

  上海證券報: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您認為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還有哪些新趨勢和新藍圖?

  周小全:作為全球碳排放大國,中國積極踐行“雙碳”目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基于新發展格局和現實國情統籌規劃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已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在此基礎上,構建成熟完善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中國履約《巴黎協定》,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抓手,是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轉型目標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我國從金融大國邁入金融強國的重要舉措。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至今,整體來看目前仍處于起步的初期階段,在機制設計、體系構建、市場發展上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作為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聯交所”)“一體兩翼多平臺”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深耕環境資源市場,是上海碳市場指定交易平臺,也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營機構。

  在深入研究全國碳市場及試點區域市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我國試點碳市場的基礎上,全國碳排放交易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規模逐漸擴大,市場流動性有所提升。隨著“雙碳”目標的進一步落地,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逐步進入“深水區”,亟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升級。

  結合國內外市場建設經驗,我們認為,全國碳市場仍需從頂層設計、市場體系、交易機制等方面深化推進各項工作,充分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輻射功能,以全國碳交易市場為基礎,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中心。

  推進全國碳市場發展,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方面,加快建立健全適應“雙碳”目標的全國碳市場頂層制度設計,以及建立與碳市場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加快制定將碳市場發展納入綠色金融的規則體系,并構建以國務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為根本,以生態環境部相關管理制度為重點,以交易所交易規則為支撐的“1+N+X”政策制度體系。

  目前,生態環境部出臺了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規則等一系列文件,規范市場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下一步還將建立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完善風控體系,防范市場風險。

  另一方面,逐步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形成多行業參與格局;加快創新助力多層次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和產品體系,打造全球綠色金融資產配置中心;逐步引入有償分配機制,完善配額分配方法;支持碳金融創新,將“上海碳”納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價格”體系,增強對全國乃至全球的碳金融服務功能;形成有效的碳定價體系和多層次碳市場,合理構建碳定價機制;審慎對待碳抵消機制及設置碳市場調節機制,建立碳市場風險識別和防范機制;積極推進碳市場基礎設施和專業能力建設;逐步建設全球碳市場核心樞紐,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規則制定,持續深化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等。

  上海證券報:國家提出要建設全國統一市場,您認為按照建設統一市場的目標和要求,建成全國統一碳市場還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周小全:目前,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具體實施路徑要根據全國碳市場發展、根據地方試點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在全國碳市場建立的情況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試點,現有試點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同時做好向全國碳市場過渡的相關準備工作。

  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

  助力企業市場化減排

  上海證券報:您如何看待履約的“潮汐現象”?目前碳市場交易低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

  周小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參與主體全部為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企業參與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履約,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履約期,2021年12月成交量(1.36億噸)占全年總成交量的76%。同其他大宗商品市場類似,全國碳市場短期表現主要受階段性配額供需情況影響。在臨近履約期時,市場階段性配額供需表現變動較為頻繁,在市場供不應求時出現價格大幅上漲,供應相對充足時市場價格再次回穩。履約期過后,市場活躍度整體偏低,總體符合一般市場規律。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順利結束,履約完成率為99.5%。

  目前,全國碳市場國務院層面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尚未出臺,配套的財稅發票政策尚待明確,一定程度影響企業交易意愿;同時,全國碳市場目前納入行業范圍、交易主體類型、交易產品種類等相對單一,市場整體流動性有待提升。

  生態環境部正在穩步推進擴大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有關工作。目前,建材有色鋼鐵等行業正在開展碳排放交易相關研究準備工作。投資機構入場時間目前還在研究,主管部門也多次開會討論,目前還在做準備。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生態環境部相關工作安排,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其他高排放行業,適時引入符合要求的投資機構等非履約主體參與交易,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碳市場對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作用。

  上海證券報:結合上海碳試點經驗,您能否談談碳市場是如何促進“雙碳”目標的實現的?

  周小全:2013年11月自上海碳市場開市以來,至今已穩定運行近九年,交易產品已涵蓋上海碳排放配額(SH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及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SHEAF)等,納入了27個行業約300家控排企業,吸引800多家投資機構參與交易,SHEAF也是全國首個采用了中央對手清算的碳遠期產品。

  上海碳市場是全國唯一連續八年實現企業履約清繳率100%的試點地區。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碳現貨各品種累計成交量2.2億噸,累計成交額突破33億元。二級市場總成交量排名全國前列,CCER成交量占全國CCER總成交量約39%,始終穩居全國第一。

  在發展碳金融方面,上海自2014年起相繼推出基于碳配額及CCER產品的借碳、回購、質押、信托等碳市場服務業務。2017年,上海環交所與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額遠期產品,是全國首個中央對手清算的碳遠期產品,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標準化碳金融衍生品。截至目前,各協議累計成交437.08萬噸,累計成交額1.58億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既要保證經濟發展,又要實現降碳減排的目標下,碳交易無疑是最有效的市場化工具。我國碳市場在2021年7月正式上線啟動,在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推力。具體而言,碳市場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總量-交易”機制,降低減排成本。國家通過綜合考慮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社會經濟增長等多方面因素設定一定時限內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并以配額的形式將整體減排目標分解給重點排放單位,以企業為單位,優化碳排放資源配置,倒逼產業結構及能源消費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進而促進部分地區率先達峰。

  二是通過釋放價格信號,引導節能減排。碳交易通過配額市場的供求關系,形成公開透明的市場化碳價,將溫室氣體排放的外部性影響內部化,推動企業根據碳價所反應的市場邊際減排成本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決策,把降碳的社會責任轉變為企業內部碳排放管理要求,壓實了企業碳減排責任。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企業,可通過出售富余配額及申報減排項目獲得市場的有效激勵,通過激勵與約束機制精準直達的支持了清潔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

  三是促進碳金融發展,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基于碳配額和碳信用交易基礎資產的交易與投融資活動,可提升碳市場流動性,為碳資產提供新的變現途徑與融資渠道,撬動更多社會資金關注并促進碳減排,共同推動國家在節能減排技術、綠色低碳等領域的長足發展。有助于未來我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與創新中心。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綠色合作

  探索環境權益互聯互通

  上海證券報:近日召開的2022中國國際碳交易大會上,一系列長三角一體化綠色合作項目落地。您認為該如何充分發揮碳市場資源配置優化作用,助力上海及長三角區域“雙碳”目標實現?

  周小全: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重要內容,作為引導社會公眾積極踐行節能低碳行為的正向激勵機制,碳普惠機制能夠有效推動非控排企業、各類機構團體、居民共同參與減排行動,促進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為上海碳普惠體系的建設技術支撐單位,上海環交所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推進上海碳普惠體系建設,本著“人人低碳,樂享普惠”的核心理念,堅持“低碳引領、合力推進、公眾參與、逐步深化、示范創新”的主要原則,打通上下游碳普惠價值鏈,力爭將碳普惠打造成為上海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品牌,讓綠色成為上海城市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在跨區域合作方面,探索推進長三角碳普惠戰略協作,2021年5月,上海環交所參與推動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區域碳普惠機制聯動建設工作備忘錄》;支撐樂清、溧陽、蘇州工業園區、海寧等長三角城市落地“上海方案”,為持續推進聯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助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在上海碳普惠機制的探索運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下,我們將持續推進上海碳普惠體系、長三角碳普惠機制聯建及其他環境權益機制建設與完善,提升跨區域輻射能力,強化上海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的引領作用,積極創新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模式,加快區域協同發展,促進信息互通,技術共享,有效調動和集合資源,加快落實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現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未來,上海聯交所將充分發揮“一體兩翼多平臺”協同優勢,整合資源,加快推動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建設好運營好維護好全國碳市場,切實推動節能降碳進程,助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