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歐洲國家走能源“回頭路” G7峰會怎么看可再生能源投資?

2022-6-23 10:07 來源: 第一財經

  煤炭重新成為了歐洲國家眼中的“香餑餑”。

  在天然氣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德國、奧地利以及荷蘭已宣布重啟燃煤電廠計劃。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警告稱,歐盟絕不能為了替代俄氣就重新使用煤炭,并忽視氣候變化目標。

  她表示,各方必須確保利用這場危機向前邁進,而不是讓化石燃料倒退,各成員國重點仍應繼續放在對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投資上。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來自中歐的專家都強調這是歐洲國家在壓力之下的無奈選擇,不過該“倒退”路線兩年后能否終結,各方看法不一。

  值得玩味的是,即將到來的周日(26日),作為輪值主席國,德國將舉辦七國集團(G7)峰會,在會議上環境、能源和氣候均為主要議題,然而在歐洲國家走能源“回頭路”的當下,G7要如何談對可再生能源的擴大投資?

  德國政府可持續金融咨詢委員會成員、德國觀察政策總監保爾思(Christoph Bal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屆時要關注會議上公共財政對塑造未來能源市場的討論。

  德國重啟煤電,其他國家跟上

  俄烏沖突前,歐洲在放棄化石燃料融資、支持綠色替代能源方面達成了普遍共識,且相關退煤目標還寫進了不少國家的長期規劃之中。

  更大的背景是,為了保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度內的目標可以實現,到2030年,全球必須將排放量減少45%,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而煤炭使用量的增加,即使是暫時的,也會引發各方擔憂。上周日,德國和奧地利率先表示將重新開放被封存的燃煤電廠進行發電。其中德國表示,將暫時恢復最多10吉瓦(1吉瓦=1百萬千瓦)的閑置燃煤電廠,為期兩年,這將使德國煤炭發電使用量增加三分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德國環保領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考慮到德國是整個歐洲的“領頭羊”,這一舉動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也如同打開了“蠕蟲盒子”。

  隨后荷蘭氣候和能源部長杰滕(Rob Jetten)宣布,該國將修改法律,取消燃煤電廠的產量上限,“如果不是特殊時期,我們永遠不會這樣做。”他稱。

  此前為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荷蘭已強制燃煤發電廠以最大發電量的35%運營。荷蘭方面的計劃同德國相似,也是擬允許燃煤電廠滿負荷運轉至2024年,預計此舉可為荷蘭節省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使用量。

  預計本周,意大利等在內的更多歐盟國家也將效仿德國重啟燃煤發電站。

  由于能源短缺,成員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歐洲基準天然氣價格在過去一周上漲了超50%。歐元區的天然氣價格至少是疫情前的6倍。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已采取“緊急措施”來應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下降的威脅,包括節能措施和“優先考慮”哪些行業接受天然氣等。她補充說,如果消費者將恒溫器調低2攝氏度,就可以顯著減少燃氣使用量。

  歐盟也希望加快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計劃,同時尋找使天然氣供應多樣化的方法,例如從其他地區進口液化天然氣 (LNG) 。近期馮德萊恩出訪地中海東部,希望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埃及等方面最終可能為歐洲提供額外的液化天然氣。

  她還表示,挪威和阿塞拜疆等生產商正在“加緊”增加產量,為歐盟提供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替代品。

  天然氣供應停止幾乎肯定會使歐盟陷入衰退。歐洲央行警告稱,如俄羅斯完全對歐斷供,明年歐元區將收縮1.7%。

  “能源供應中斷以及立即替代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可能性很低,這可能需要對資源進行一些配給和重新分配,從而導致歐元區減產,特別是在能源密集型行業。”歐央行表示。

  G7和可再生能源投資

  上述不具名德國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有一種看法是,一方面天然氣緊缺迫使德國政府轉向暫時重啟燃煤電廠,另一方面也堅定了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的決心。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烏克蘭危機以來,北溪管道供氣量只有正常時期的40%。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最近幾年德國增加了大量可再生能源電力,而這一方式可行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燃氣電站提供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電力系統的供給需求必須是平衡的。風電和光伏都被稱為波動性可再生能源,比例過高時,就需要很多靈活性電力資源幫助實現供需的實時匹配,這也就是天然氣發電在德國能源轉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李想稱,“德國的減碳主要是通過退煤,同時增加適量的天然氣發電,再加上大量的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實現的。”

  李想表示,天然氣不僅用于發電,也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供熱。進入冬季,保證民生的供熱是更優先的事項,而當天然氣供應量減少,用于發電的天然氣就不足了,就很難平衡來自電和光伏的波動性。

  保爾思則表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朔爾茨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譬如綠色氫能等。他表示,在周末舉行的G7峰會上,目前的“加速能源轉型”和促進“可持續基礎設施和投資”的目標有了全新的意義。

  保爾思說,雖然目前G7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來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但各國的能源公共財政仍然是一個未充分利用的工具。考慮到公共財政是議程上的一個重要話題,G7仍有結束對新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公共投資的機會,同時通過擴大對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支持來優先考慮能源安全。

  聯合國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間,G7為化石燃料項目提供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94%用于石油和天然氣,比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多4倍。

  同時,至少自2015年以來,G7對清潔能源的支持并沒有像急需的那樣成倍增長,而是停滯不前。

  2021年,G7去曾在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終止國際煤炭融資的承諾,39個國家和機構承諾在2022年底之前終止對化石燃料的國際公共融資,轉而優先支持清潔能源,彼時,除日本外,所有G7成員都簽署了這一承諾。

  保爾思談到,對新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從根本上與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不相容,也不能滿足能源獲取和能源安全需求。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