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2年主題
論壇“穩增長:協調推進經濟增長,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在線上召開,國合會副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出席并致辭。
解振華表示,全球氣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暖,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態和經濟的影響正在不斷升級,全球亟須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以應對氣候危機。中國已經確立了2030年前要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要實現
碳中和的目標。通過實現“雙碳”目標,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系統性變革。在這期間,中國也與其他國家一樣遇到了同樣的困難和挑戰,“所以我們國家制定了“1+N”
政策體系,確保實現這一目標,保障經濟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截止到目前,“1+N”的政策體系中的“N”已經制定了37項實施方案,涉及能源轉型、
節能、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綠色消費、工業、
交通、城鄉建設、
鋼鐵、
有色金屬、
石化化工、
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
解振華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可靠性和可獲得性也不斷提高,日益滿足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可再生能源投資附帶的就業效應也通常高于傳統的能源。中國明確提出要優先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轉型。在創新開發利用模式、構建新型
電力系統、支持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保障合理空間需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環境保護效益、完善財政金融政策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發揮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為中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奠定堅實的新能源發展基礎。
解振華還表示,國際社會應該以低碳能源產業技術合作為重要抓手,切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成果的共建共享,中美歐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和合作潛力,務實合作將仍然是大的趨勢和主流。“面對生態環境
問題和氣候變化的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