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達峰、碳中和” 二十大趨勢研判

2022-6-14 15:48 來源: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

CCS+森林碳匯將最終實現碳中和


  綜合來看,結合BP、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網能源研究院及能源轉型委員會等權威機構的預測,我們認為中國工業、建筑和交通部門最終實現脫碳在經濟及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依托我國在風電、光伏、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產業鏈上的優勢,我國清潔能源裝機有望快速提升,有效降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總量。此外,即便考慮保障電力供應所需的調峰機組和儲能設施的成本后,得益于未來新能源裝機成本的快速下降和儲能裝置規模化帶來的降本效應,以新能源電力為主的電力系統有望在2030年代中期就完全可以與基于化石燃料的系統相競爭,因此我國電力行業的長期邊際減排成本將為零甚至為負值。

  與此同時,得益于廉價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供應,其他行業的生產流程也將加速電氣化,降低對于化石能源的依賴。最終剩余的難以避免的少量二氧化碳排放將通過CCS及森林碳匯予以最終抵消。根據我們模型測算,預期206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3.8億噸,前述我們估算未來我國年化森林碳匯為9.75億噸,則屆時我們僅需要4.05億噸的碳捕捉+碳封存的產能即可實現碳中和

  進一步分析來看,對于難脫碳領域的二氧化碳脫除有可能導致其中間產品價格提升很大。盡管其對GDP總量或消費者生活水平影響相對有限,但其仍有可能對具體企業經營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例如,鋼鐵生產脫碳可能會使每噸鋼鐵的成本增加 20%,但對于完全使用零碳鋼鐵的汽車而言,制造成本增量將不超過目前普通汽車價格的1%。未來我國有望通過逐步建立國內碳定價體系并建立各國碳價的互聯機制,合理平衡脫碳成本及森林碳匯、ccer等機制的價格體系,避免相關企業在脫碳進程中在國際競爭力上受到削弱。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