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40年中國的能源、產業、消費和區域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調整
(1)能源結構方面,為實現“
碳中和”,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將大幅提升,預計整體比重將從目前的10%以內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至1.6個百分點的比重。
(2)產業結構方面,將從
碳排放和碳吸收兩個方面產生影響。從碳排放看,能源的制造業屬性凸顯,新能源產業鏈比重上升;清潔設備及環保產業需求長期向好,產業比重上升;新能源汽車行業替代傳統汽車行業。從碳吸收看,森林相關產業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3)消費結構方面,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消費普及。
(4)區域方面,能源中心將由中部地區(
山西、
陜西、
內蒙古)向東部沿海和西部地區擴散,西部將成為重要的能源中心。
從我國的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來看,發展新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第一驅動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一個長期戰略的影響下,其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徑并不是線性的。在環保力度增強的情況下,去除周期行業中的過剩產能是一個現階段可行的選擇。隨著供給的收縮,價格抬升,行業內部具有優質產能的標的將受益。另一方面,現有比較成熟的降低周期行業能耗及排放的環保企業也將受益。